標簽:
公積金的福利享受難 別讓其淪為“定期存折”
2017-06-18 08:00:02
無憂保


住房公積金制度是一種住房保障制度,是住房分配貨幣化的一種形式,單位為職工繳存的住房公積金是職工工資的組成部分。為了保障讓更多低收入人群有所居,應當進一步拓寬住房公積金的使用渠道,使市民租房也可以動用公積金。 民革中央的一項調(diào)研表明:雖然月月繳費,但每年申請公積金貸款買房的人群比例僅占繳費者的兩三成。而按現(xiàn)有《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職工只有在購買住房,離、退休,償還購房貸款本息等幾種情況下,才能提取住房公積金。這就意味著,大量無力購房的低收入家庭和普通工薪階層,面對虛高的房價,從根本上喪失了使用住房公積金的機會,住房公積金變相淪為“定期存折”,只有在職工退休后才能兌現(xiàn)、全部取出。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住房公積金應有的保障職能。而且這一“定期存折”的利息還遠遠低于同等情況下的銀行利息,職工將為此遭受利益損失。 資料顯示,我國住房公積金使用率一直徘徊在50%~60%之間,有近2000億元的公積金處于休眠狀態(tài)。大量住房公積金的休眠,這其實是一種社會資源的嚴重浪費。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一方面是由于我國目前的房價實在過高,作為購房主力的普通工薪階層根本無力購買。另一方面也與我國住房公積金制度設計存在缺陷,使用范圍過于狹窄有關。越是富有、越有能力購房的人,越能享受到住房公積金的好處;越是貧困、越買不起房的人,越是無法享受住房公積金的福利。難怪有人批評住房公積金已漸成富人俱樂部,助富而不濟貧。 試問,當一個人付不起房租或房租占據(jù)了收入的大部分,又何來購買或改善住房的需求呢?當一個人無錢治病、生命不保時,住房公積金對于他又有何意義呢?因此,我認為讓一部分中低收入家庭和個人有條件地提取出住房公積金,用于解決生產(chǎn)、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是住房公積金人性化、科學化管理的需要和必然選擇。

聲明: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所有權歸無憂保所有,轉載務必注明來源;
轉載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聯(lián)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