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保早報:無憂保通過微信平臺提供新型社保繳納服務,用戶只需要關注無憂保微信公眾號,即可在線進行個人社保的繳納、查詢、咨詢等服務。
近日,來電投訴、咨詢壽險方面的市民依然不少,但圍繞著保險合同方面的爭議往往各執(zhí)一詞,是非難辨。為此,記者咨詢了平安人壽相關負責人,在保險格式合同的大背景下,市民在購買保險時,應該留心重點了解合同的哪些細節(jié),“一個最大的原則就是,購買適合自己的產品。在這個原則下購買保險還要注意保險期間、保險責任、除外責任、收益問題等保險合同的重點環(huán)節(jié)?!?/p>
在接到的投訴中,有相當一部分市民對于自己購買的保險,連最基本的保險期間都沒有弄明白。40多歲的市民李先生曾在銀行購買了一份保險期間直至75周歲的保險,但他一直認為,保險購買5年后就可以取款,并可獲得一定收益。事實上,這份保險的繳費期是5年,5年后取款其實是提前退保,而這時候退保,別說收益連本金都有損失。但這份保險銷售時的真實情況已經幾乎不可能真實還原,爭議雙方只能不斷地協(xié)調。
雖然事實真相難以還原,但交流中,記者發(fā)現李先生對一些保險合同的了解的確有限,很多都是“當時銷售人員介紹說”,自己對保險合同缺乏最基本的重視與了解。平安人壽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樣的問題在壽險中并不少見。他建議市民在購買保險時首先應該關注的第一要素就是保險期間——繳費期間、保障期間,“千萬不要一味聽銷售人員介紹,不要混淆繳費期間與保障期間?!崩U費期間是指投保人需要繳付保險費的年限,絕不是繳費結束了保險的保障功能就結束了,保障期間合同中肯定也會明確約定,“如果將一款終身保險誤解為一款短期保險,投保人在后期的確會面臨很大的困擾”。
即便是銀保產品,絕大多數保險產品都會具有一定的保障功能——總體而言,銀保的保障功能較小,更注重“收益”。
上述平安人壽相關負責人表示,每一款保險產品的保險責任肯定都會在合同中明確標示,市民購買保險時,一款保險產品是否合適自己,保險責任是最主要的標準。保險責任將會注明一份保險的全部保障與收益,市民通過保險責任可以輕松了解自己的權益。
除了保險責任外,市民購買保險時還需要留意除外責任,在除外責任中列明的情況處于保險免賠的范圍。保險公司有責任與義務提醒客戶閱讀、查看除外責任,但雙方一旦在此問題上發(fā)生糾紛,往往也非常難以處理。
此外,上述平安人壽相關負責人還提醒,除了關注保險責任、除外責任外,顧客也必須履行如實告知義務,只有雙方共守誠信,保險市場才會和諧發(fā)展。
提到保險合同,很多市民便立即表示“晦澀難懂”。但市民在看到預期收益時應該還是需要謹慎的,的確,預期收益與實際收益之間是可能會出現差距的,甚至差距很大。
在壽險中,收益確定的部分往往會用百分比來顯現,市民只需根據合同約定,甄別是保費還是保額的百分比——多數是保額。因此,市民在購買保險時要注意合同約定的返還比例,一般不與繳費直接相關,而是保額的一定百分比。
而在銀保產品中提得比較多的是預期收益,既然已經“預期”,肯定就是不確定的,無論銷售人員銷售時如何宣傳,保險產品到期時,肯定不會對預期收益進行“剛性兌付”,保險市場幾乎沒有“剛性兌付”的先例。如果產品的收益是確定的,保險公司肯定不會用上“預期”這樣的“模糊”字眼。此外,“紅利”也是保險合同中提及非常多的,而“紅利”的實際收益也是不確定的。
外地創(chuàng)業(yè)者無法自己繳納個人社保?離職跳槽者生怕社保斷繳無法買房?自由職業(yè)者又怕因為沒社保孩子上學受影響?這些問題無憂保統(tǒng)統(tǒng)給你解決,只需手機3分鐘操作,保你社保不斷繳,讓你生活有依靠!了解詳情請咨詢: 4001118900
標簽: 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