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簽: 工傷
農民工誤工費計算標準 - 工傷
2017-04-15 08:00:01
無憂保


農民工誤工費計算標準 核心內容:從農村現狀看,18至60歲的農民大部分以常年在外務工為其主要收入來源。據有關調查顯示,農民工年平均收入是農村居民人均年純收入的2到5倍。然而,受農民工工作性質、方式的影響,其一旦遭受意外,很難舉證證明其經常居住地和主要收入來源地均為城鎮(zhèn),其誤工費也不能按照城鎮(zhèn)標準計算,但如果按照農村收入標準計算又確實顯失公平。
在審判實踐中往往出現兩種現象,一種是按照法律規(guī)定以農民人均純收入為標準計算誤工費,這種做法看似不合理,但卻合乎法律規(guī)定;一種是法院根據實際情況酌定計算誤工費,這種做法不合法,但更能為受害人所接受。這便出現了司法之合理性和合法性相沖突的局面。面對這種沖突,專家認為,法院應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以受害人最近三年平均收入計算誤工費。
根據我國現行法律規(guī)定,對無固定收入人員誤工費計算方法根據受害人能否證明其最近三年平均收入水平分為兩種情況。前文已提到該類人員受自身法律意識影響,很難主動舉證證明自己最近三年平均收入狀況,故審判實踐中很少采用該方式計算。但為了能夠公平、公正計算其誤工費,專家認為,可以通過法院主動向受害人釋明的方式,讓其提交其近三年平均收入水平的證據(一般包括納稅憑證、單位出具的證明等),由法官根據自由裁量權來認定無固定收入農民的誤工費。這種方法能最大程度體現誤工費差額賠償的原則,即以實際減少的收入作為賠償依據,亦更能為雙方當事人所接受。
第二、以農、林、牧、副、漁行業(yè)職工平均工資為依據計算誤工費。
由于以最近三年平均收入計算誤工費對受害人舉證責任的要求較高,故適用起來相對較難,而以農、林、牧、副、漁業(yè)平均職工工資計算無固定收入農民誤工費更具有現實可操作性,其對受害人舉證責任沒有特別要求;且以此標準計算該類人員誤工費更接近其實際收入水平。據統(tǒng)計顯示, 我國各省2011年、2012年兩年農、林、牧、副、漁業(yè)平均職工工資標準既低于其他行業(yè)工資標準,又高于農民人均年純收入,更貼近其實際收入水平。因此,以此方法計算其誤工費更能為此類人員所接受。
這兩種方法在審判實踐中的運用也應遵循一定的原則,在受害人能夠舉證證明其最近三年收入情況的前提下,對于無固定收入人員誤工費應當首先適用該標準予以計算。只有在確實無法舉證證明其收入水平的情況下,才適用以農、林、牧、副、漁行業(yè)職工平均工資作為計算依據。
如此一來,既能彰顯司法的公正、公平,又同時兼顧了司法的合理性與合法性原則。

聲明: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所有權歸無憂保所有,轉載務必注明來源;
轉載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聯(lián)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