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保勞工保障早報:帕麗丹是一個維吾爾族弱女子,家庭生活極度困難,曾一度為社區(qū)的低保戶,為了改變貧困的命運,她選擇了自主創(chuàng)業(yè),始終自強不息,她創(chuàng)辦的帕麗丹金針縫紉廠至今已擁有工人80人,資產超過1000多萬,生產的民族用品包括床上用品、服裝服飾、家庭裝飾已達30多個品種,在全疆設立產品專營店4個,產品暢銷全疆各地,深受消費者歡迎。
為改變貧苦命運她依然選擇了創(chuàng)業(yè)
帕麗丹出生于吉木薩爾縣二工鎮(zhèn)下六戶村的一個農民家庭。在她還沒有出生時,父母就離異了。出生后她一直在奶奶家生活,由于家境貧苦只上了三年級就輟學在家看孩子、做家務。為了生計她十六歲的時候跟隨令居學了三年裁縫。結婚以后靠裁縫手藝的微薄收入維持著簡單的生活,在此期間,她慢慢發(fā)現能給自己帶來生意的都是少數民族群眾,而自己加工的東西民族特色不鮮明,與市場上銷售的民族用品差距很大。為了改善生意,改善生活。她說通丈夫第一次向信用社貸款4000元錢,去烏魯木齊大巴扎一個縫紉店學習民族用品加工縫紉技能。由于她心靈手巧,僅僅2個月時間就能獨立出產品,回家后她開始加工民族用品,加工的產品越來越受廣大民族群眾的青睞,而且供不應求。后來她的一位嫂嫂看生意好就主動要求和她一起干,就這樣一干就2年,生意越干越好,到2008年她和工人達到了4人,于是她注冊組建帕麗丹金針縫紉廠。并用金針注冊了自己產品的商標,打出了自己的品牌。
她成功后要帶動更多人富裕
由于她重質量、講誠信很快她的產品在市場上有了聲譽,在南北疆供不應求。為了擴大生產,帶領更多姐妹和她一起創(chuàng)業(yè),她把丈夫拉進廠子為她送貨,把周圍的貧困家庭婦女拉進廠子學縫紉,她購買了40臺縫紉機在二工鎮(zhèn)十八戶維吾爾族聚居的村子召集了40名閑散婦女開辦了分廠,在新地鄉(xiāng)石廠溝哈薩克牧民定居點召集了20名哈薩克族婦女培訓縫紉技術成為她的加工工人。她還計劃招用一些殘疾婦女進廠創(chuàng)業(yè)。她在二工鎮(zhèn)十八戶村開辦了幼兒園,招收兒童70名,用她自己的話說:她小時候沒有學到文化,她要讓這里的孩子從小能受到教育。為了解決資金,她申請創(chuàng)業(yè)貸款資金3萬元,當年貸當年還,申用了2年;后來她又向農村信用社貸款,從起初的一年6萬元、到12萬員、30萬元、80萬元,她從不失信,2015年她計劃要貸款500萬元,實現她的擴展夢。
為使產品花色不落伍她每年堅持內地取經
產品的質量、用料的質地和花樣,是一個產品生存發(fā)展的關鍵。從事多年民族用品加工銷售的她深知這個道理。為了使她加工的產品在市場不落伍,具有更強的競爭力,她每年都要遠赴浙江一帶考察學習,定制一些新樣品用于她產品的更新換代。這也是她產品深受消費者歡迎和供不應求的關鍵。
帕麗丹通過艱辛的創(chuàng)業(yè),從一個低保戶變成了富裕戶,還帶動了身邊許多少數民族婦女創(chuàng)業(yè)致富。她的事跡贏得了周邊群眾的敬仰和尊重。她的縫紉廠2014年度被評為守合同重信用企業(yè),她本人于2011年度被州婦聯授予婦女崗位建功立業(yè)先進個人;2012年被縣婦聯、團委授予婦女致富帶頭人;14年授予民族團結先進個人。這些與她的奮斗目標還遠遠不夠,她除了發(fā)展好她的民族用品加工以外,她還設想用她的金針商標,發(fā)展食品行業(yè),要讓更多地家庭婦女從事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正如她說的,有些婦女不會縫紉,但會包餃子、餛飩,同樣也能掙錢。就是這樣一個農村普通的維吾爾族婦女,卻有著一顆金子一般的心和遠大的宏偉目標,用她樸樸實實的行為編織著她的中國夢。
無憂保采用專業(yè)的云+SaaS技術,推出“互聯網+個人社保”的個體社保產品。用戶只需要關注無憂保微信號,即可在線進行個人社保、公積金繳納咨詢等業(yè)務。
小編有話說:謝謝這么優(yōu)秀的你來看文章,有什么想對小編說的盡管來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們的動力,歡迎大家踴躍發(fā)表疑問,歡迎吐槽,社保生態(tài)圈群:248069515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