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當43年黑戶終領身份證 曾因此拿不到退休金 - 社保案例
2017-03-15 08:00:01
無憂保


【導讀】:今年1月14日,本報A7版刊發(fā)了《43年“黑戶”,我的戶口去哪兒了》的報道,通州區(qū)白廟村村民武志成在1972年進城工作后,戶口“不翼而飛”。由于沒有戶口,武志成不能辦理身份證,也不能享受醫(yī)保等福利。昨天上午,43年的“黑戶”武志成終于在朝陽區(qū)團結湖派出所領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張正式身份證。不過,由于自己的醫(yī)保等福利待遇還未解決,這份“新年禮物”并沒有讓他心情舒暢。
武志成領到了人生中第一張身份證
本報訊(記者楊琳)今年1月14日,本報A7版刊發(fā)了《43年“黑戶”,我的戶口去哪兒了》的報道,通州區(qū)白廟村村民武志成在1972年進城工作后,戶口“不翼而飛”。由于沒有戶口,武志成不能辦理身份證,也不能享受醫(yī)保等福利。昨天上午,43年的“黑戶”武志成終于在朝陽區(qū)團結湖派出所領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張正式身份證。不過,由于自己的醫(yī)保等福利待遇還未解決,這份“新年禮物”并沒有讓他心情舒暢。
領到人生第一張正式身份證
昨天上午9點半,武志成之子武岳鵬開車載著武志成和武志成妻子來到朝陽區(qū)團結湖派出所,由于白廟村離團結湖派出所較遠,這輛車是武岳鵬特地借來的。在派出所內(nèi),武志成把十幾天前辦理的臨時身份證交給了派出所戶籍科工作人員,并從其手中領取了他人生中第一張正式身份證,這張身份證地址為朝陽北路225號,武志成此前單位的地址,有效期為2015年2月3日至長期。武志成雙眼貼近身份證仔細端詳了片刻,將身份證揣進了上衣內(nèi)兜。
醫(yī)保等福利依舊沒著落
大年三十前,武志成終于得到了這份過年禮物,但新身份證帶來的“年味”轉瞬就被沖淡。“拿到新身份證也沒心思去外地玩。”武志成說,雖然拿到了身份證,但自己應該得到的一些福利還是沒有辦妥當,為此他依然憂心忡忡。
“最著急的就是醫(yī)保。”武志成說,自己一只眼失明,另一只眼視力只有0.04,且一直在不斷惡化,“這么多年就是因為沒有戶口和身份證耽誤了治療。”武志成說,如今醫(yī)保依然沒有銜接上,看病還將面臨很大的問題。
武岳鵬說,由于此前黑戶幾十年,武志成已經(jīng)沒有醫(yī)保,且已經(jīng)延遲退休7年,退休金也沒有著落。“主要是戶口跟檔案內(nèi)信息不匹配。”武岳鵬說,警方稱武志成戶口失蹤的原因是原來辦事人員誤把其名抄寫成其弟弟的名字,近日已經(jīng)在單位集體戶中把抄錯的名字“武志為”改成了武志成。“我們在德外大街人才大廈把檔案找到了。”武岳鵬說,他們已經(jīng)找到了武志成當年的工作檔案,但工作檔案與單位集體戶口中的一些信息不相匹配,因此武志成的醫(yī)保和養(yǎng)老金還是沒有著落。
由于戶口內(nèi)信息和人事檔案內(nèi)信息不一致,武志成希望公安部門能夠開具一張證明,好為武志成辦理醫(yī)保等事務提供佐證。昨天上午,離開團結湖派出所后,武志成又趕往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希望尋求戶籍科相關人員的幫助。
但來到朝陽分局后,武志成并沒有見到戶籍科相關工作人員,電話也無法聯(lián)系。“回家吧,這事過年后還得折騰。”武志成說。
新聞背景
他當了43年“黑戶”
武志成今年62歲,是通州區(qū)宋莊鎮(zhèn)白廟村村民,1972年他通過招工進入北京市裝配公司工作。按照當時的戶籍政策,戶口也應遷至單位的集體戶口。由于上班期間,武志成的工資、糧票等照發(fā)不誤,武志成一直認為自己的戶口在單位集體戶口內(nèi)。20世紀80年代,國家開始為居民辦理第一代身份證,由于單位找不到武志成的戶口,其身份證始終無法辦理。武志成開始苦苦尋找自己“失蹤”的戶口。沒有戶口和身份證的夢魘變成了緊緊包圍武志成的銅墻鐵壁,武志成出不了北京,看不了病,退休金也拿不到手。
30多年的奔波后,今年1月事情出現(xiàn)了曙光,戶籍民警與武志成見面,稱其戶籍信息丟失是因為當初戶籍遷移時登記發(fā)生錯誤所致,現(xiàn)在可為他辦理戶籍信息更正。2月3日,武志成領到了自己的臨時身份證,昨天,武志成又領到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張正式的身份證。攝影/本報記者郁驍

聲明: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所有權歸無憂保所有,轉載務必注明來源;
轉載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聯(lián)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