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保早報:杭州今元嘉和人力資源有限公司,是經(jīng)過杭州工商局注冊,注冊資本500萬元,為正規(guī)的法人企業(yè)。專注為全國個人提供社保代繳、公積金代繳等服務。
保險的最大作用是用來預防自己不能承受的極端風險,比如家里的頂梁柱突發(fā)重疾或身故等情況。因此,簡單的道理,最好的保險就是能夠支付最少資金,在極端情況下獲得最大賠付的保險。
最大保額與支付保費的比率就是保險的杠桿。我們購買保險之前首先要改變理念,保險公司不是慈善機構,當然保險也不是社保,我們的購買就是在獲得的保障與支付的價格之間尋求適合自己的最優(yōu)點、最需點,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杠桿,而非保障越全越好。
消費型重疾險:
這類重疾險產(chǎn)品的保費是完全被“消費”了的。就如同乘坐飛機購買的航意險,沒有出險,20元保費不返還,一旦出險,即按保險條款得到理賠。
消費型重疾險就是沒有任何的保險金返還,但也因如此,它保費低,靈活性較強。
返還型重疾險:
帶有儲蓄性質(zhì)的返還型重疾險產(chǎn)品,具有返本還金的功能。返還方式往往是到了保險合同約定的年齡(如60周歲,70周歲等)沒有發(fā)生任何的重大疾病,就將保費全部返還,保障也隨即終止。當然,這類產(chǎn)品的保費相對來說會貴很多。
消費型保險產(chǎn)品和返還型產(chǎn)品?
概念說完了,舉個例子你們來感受一下。
王小明,40歲,他在同一家保險公司同時買了兩份產(chǎn)品,如表:
從以上兩款產(chǎn)品中可以看到,同樣保額10w,都是保障到70歲,但返還型的保費要高出消費型一倍以上。
從杠桿角度看,消費型重疾險保障性更強,對于年輕或收入較低的人群來說,具有低投入高保障的特點,能讓收入較低的年輕人早早地獲得高額保障。但對于年紀較長,又有一定經(jīng)濟基礎的人群而言,可以選擇返還型重疾或兩者混搭,返還的錢可作為養(yǎng)老金的有效補充。
在這里要講幾句大實話了,一般保險公司計算產(chǎn)品用4.5%評估利率,這個中間包括了營銷員的費用、保險公司的費用,也不是能拿到手的收益。保險公司對投戶展示收益無非是玩了一個復利的游戲,如果個人每年拿錢買銀行理財,再把本利都再投入,估計收益也不會比保險差。因此除非購買短期萬能險投資的除外,在買保險時考慮投資,或者本金收回并沒有什么必要。還是覺得買保險還是要回歸保險本質(zhì),那就是純保障性保險,并且用來保障自己無法防范的風險。
如何利用杠桿來獲得更大保障?
從保險人的角度,設置免賠額消除許多小額索賠,損失理賠費用就大為減少,從而可以降低保險公司的經(jīng)營成本。
從投保人的角度,免賠額和費率是絕對掛鉤的,這也是大眾在選保險時候的一個誤區(qū),免賠額并不一定是越低越好。
以醫(yī)療險為例,其中會有很多免責,特別是極端情況下最需要的靶向藥和進口藥。我們對于醫(yī)療險的需求,并不是用他來支付每次醫(yī)療費,而是先考慮覆蓋承擔有困難的重大疾病。老金建議購買醫(yī)療險應該選擇免賠額高,覆蓋全面的保險。免賠額高意味著產(chǎn)品定價會相對便宜,杠桿較高。
最后,總結關于保險的三條重要心得:
保險不是任何時候適合情況下都能得到賠付,保險的作用是防范生活突如其來的黑天鵝事件。
聰明的買保險是盡量大程度的撬動杠桿,讓保障相對全面,獲得最高賠付。
投資保險時應該回歸保險的本質(zhì),按需求選擇保障性產(chǎn)品。
無憂保采用專業(yè)的云+SaaS技術,推出“互聯(lián)網(wǎng)+個人社保”的個體社保產(chǎn)品。用戶只需要關注無憂保微信號,即可在線進行個人社保、公積金繳納咨詢等業(yè)務。了解詳情請咨詢: 4001118900
標簽: 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