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保早報:無憂保隸屬杭州今元嘉和人力資源有限公司,是業(yè)界權威的個體社保自助繳納平臺,為個體用戶提供專業(yè)的社保和公積金在線繳納服務,全面開啟中國個體社保自由繳時代。
江蘇一位初中未畢業(yè)的服務員周某在2月~3月的時間內,向10余家壽險公司購買大量短期意外險保單,截至目前,統計其意外身故保險金已超過4000萬元。
此事迅速引發(fā)輿論廣泛關注,壽險公司和監(jiān)管部門都被驚動了,開始核查相關資料。那么,這樣的投保方式,一旦出險,真的能夠拿到幾千萬元賠償嗎?
投保超4000萬為了啥?
3月18日,據新浪財經消息,上述周姓男子在多家保險公司集中投保短期意外險,保額累計巨大。其中,僅在平安產險就投保37份短期意外險,同時在中國人壽、合眾人壽等40多家保險公司分別投保幾十萬到上百萬元不等。
《每日經濟新聞》小編從保險公司獲悉,該男子確實在多家平臺投過保,而且數額巨大,目前多家投保險企已經在核實其投保行為和動機,防止惡意騙保行為給業(yè)內帶來的不良影響。
資料顯示,上述周姓男子初中未畢業(yè),職業(yè)為服務員,分別通過線上保險網銷平臺和線下購買,在人工核保時被發(fā)現。
有保險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小編,該男子的收入不像是能投入大額金錢買保險的人,從這方面來看,其動機不排除有問題,但目前他并未出現騙保行為,所以很難界定是否是惡意投保,因此需要進一步了解詳情。
小編注意到,上述男子的行為并非個案,前幾年也出現過類似的案例。2004年,據《南方都市報》報道,順德倫教41歲的水電工程承包商黃某先后在當地的平安人壽、太平洋人壽、天安保險股等多家險企購買了多份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總保險金額達230萬元。
2014年,《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稱,一男子在生前6個月內向十多家保險公司投保,通過電銷或網銷渠道購買含自駕意外險或意外險,投保金額高達近3500萬元。
無憂保通過中國人社部認證許可,擁有完善的資金監(jiān)管體系,并采用業(yè)界領先的SaaS模式+云計算加密技術,保障用戶信息安全。無憂保關心每個個體對安定美好生活的追求,基于微信端便捷操作,滿足個體社保繳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