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簽:
鄒義:福利制度是陷阱
2016-11-25 08:00:12
無憂保


【導讀】:福利制度本質(zhì)上是國家或政府通過出臺政策強制性干預個人私有財產(chǎn)和市場的旨在提高人們生活水平、保障社會貧困人群基本生活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
福利制度本質(zhì)上是國家或政府通過出臺政策強制性干預個人私有財產(chǎn)和市場的旨在提高人們生活水平、保障社會貧困人群基本生活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
福利制度本質(zhì)上是國家或政府通過出臺政策強制性干預個人私有財產(chǎn)和市場的旨在提高人們生活水平、保障社會貧困人群基本生活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這種制度不僅政府最樂意為之,底層百姓更是樂此不疲。在今天的中國,人們普遍羨慕那些福利保障程度發(fā)達的國家或地區(qū),那里的人們看病不要錢或者只要花很少的錢,生孩子政府還要給補貼,工廠還要保障工人的最低工資,退休后政府還要給養(yǎng)老。全天下最完美的社會制度似乎就是政府包辦一切,這樣民眾就是最自在的,然而,這種社會制度就是社會主義公有制,一個大大的陷阱。
國家和政府到底應該扮演什么角色?政府包辦一切能否建立一個“有衣同穿,有飯同食,有錢同使”的“太平天國”?人們試圖通過強制干預手段能否通往人人幸福的平等之路?F·荷爾德林說“使一個國家變成人間地獄的,恰恰是人們試圖把它變成天堂。”美好的愿望在現(xiàn)實的操作中往往與我們的目標南轅北轍,這是什么原因?我們有必要擺脫狂熱,回歸理性,去探討一些根本問題。
湯姆·G·帕默說:“國家該為財富和社會秩序負責嗎?國家是什么,政府又是什么?對國家的社會學簡要回顧表明,當‘流寇’變成‘坐匪’,并將規(guī)范化的掠奪形成制度,國家就出現(xiàn)了。自由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使國家服從于法律的產(chǎn)物,這是一個還在不斷斗爭的過程?!比藗兂30褔液驼畵碛械墓珯嗔ΨQ之為“老虎”,而個人自由在這頭老虎面前變得多么孱弱和無力。國家和政府得以維持的唯一途徑就是侵犯個人自由。著名的自由主義大師羅斯巴德總結了國家的兩個特性:(1)它通過物質(zhì)的強制(稅收)收入; (2)它取得對武裝力量的強制性壟斷權以及對特定領土范圍的最終決定權力。也就是說國家通過強制力通過稅收這種強制手段毫不講理地侵犯個人財產(chǎn)。盡管人們往往覺得國家沒有派遣軍隊拿著AK47來到你的面前逼迫你交稅,然而,當我們感覺到生活壓力、物價上漲時,其實這就是無形中稅收的后果。
一旦國家擁有了某種權力,它就試圖要使這種權力發(fā)揮到最大化,權力有著內(nèi)在的擴張性。沒有比掌握公權力的人們肆意揮霍權力更讓人飄飄欲仙了。掌握公權力的人們,在辦公室開會和研討中達成了一項決策。有時這種決策使千萬人的生活受到影響,甚至強拆血拆也不在罕見。米塞斯說:“迄今為止,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一個自愿放棄對生產(chǎn)資料的私有制及其自由和影響力加以限制的政治強權。政府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容忍私有財產(chǎn)、但它從不主動承認這樣做的必要性。即使是那些自由主義的政治家,一旦他們掌握了權力,也都會或多或少地背離自由主義的原則。壓制私有財產(chǎn),濫用政治權力、藐視一切國家權限之外的范疇。”“所有的政治權勢者、所有的政府、所有的國王和一切共和國的國家機構都不斷地從私有財產(chǎn)中獲得財富。所有的政治權力都具有一種內(nèi)在的趨勢,即力圖毫無節(jié)制地發(fā)揮其影響,盡可能更多地擴張其影響范圍,從而統(tǒng)治一切。不允許他人和事物在沒有統(tǒng)治者干預的情況下自由發(fā)展?!?政府總會現(xiàn)在道德的高度扮演老好人,普通百姓不免感動落淚要喊親爹親娘。提高最低工人工資可謂是東方紅太陽升,中國人民來了大救星。真是讓人感激涕零!且慢!停止狂熱,回歸理性。勞動力是什么?它在經(jīng)濟生活中是一種商品,只不過是靠人們出賣體力、精力和智力獲得收益的一種特殊商品。在一個穩(wěn)定的時段內(nèi),商品會遵循市場規(guī)律,當某種商品價格走低時,人們對其需求量就會增加;當某種商品價格攀高時,人們對其需求就會減少。那么,問題來了。當最低工人工資提高時,勞動力價格攀高,勞動力購買者們會通過一系列的手段減少其需求量。這些手段可能是裁員、增加勞動強度等,意味著失業(yè)率攀升。提高最低工人工資不僅沒有改善勞動者境況,反而很多本來勉強度度日的人們將失去飯碗。這與人們追求“天堂”而墮入“地獄”的情形是多么一致,令人扼腕嘆息。
米塞斯對最低工資的研究表述如下:“如果政府以法律的形式規(guī)定一個高于統(tǒng)計工資或自然工資的最低工資標準,企業(yè)家們就會認為,他們無法維持那些在低工資水平的情況下才能贏利的企業(yè)。因此,他們就會實行限產(chǎn)措施,解雇工人。那種人為的、由外力強加在勞動力市場上的增加工資的舉措只能導致一個后果,即失業(yè)率的增加?!?我們常說一句話,叫做“好心辦壞事”。人們把激動的情感投入到生活之中,此時就遠離了理性。盡管人們看到露宿街頭的人總不免產(chǎn)生憐憫,都想為他們免除苦難。同時,自己人單力薄,這種悲天憫人的情懷自然訴諸與強大的政府和國家。政府一旦有了這種救濟權力,那么它就會把這種權力發(fā)展到最大化,直至不可收拾的局面。國家如何對窮人救濟呢?當然是稅收。這是政府最喜歡干的事了,沒有一個政府會說稅率太高了,要降低稅率。這種同情心泛濫,導致了一個隱藏的陷阱。通過剝奪一部分人的財產(chǎn)去救濟另一部分人,這種方式是一種損人利己的方式。這種方式不是激勵人去創(chuàng)造,去勞動,而使人們增長了惰性。長此以往,社會效率將變得低下,會產(chǎn)生越來越多的等待政府救濟的窮人。這種方式是持續(xù)不下去的。
盡管今天人們對福利制度趨之若鶩,但是還是有很多智識之士洞察了其中的危機。除了奧地利經(jīng)濟學派直面反對政府在福利方面的作為外,我們依然可以聽到其它反對政府救濟的聲音。威廉·洪堡在《論國家的作用》里說:“國家不要對公民正面的福利做任何關照,除了保障他們對付自身和對付外敵所需要的安全外,不要再向前邁一步;國家不得為了其它別的最終目的,而限制他們的自由?!奔词箒碜哉畠?nèi)部的政治家也對政府救濟有說辭。美國第22和24任總統(tǒng)克利夫蘭(1837——1908)說:“我不認為政府應該有救濟個人痛苦的權力和責任,對于公共服務和福利來說,這樣的方式是不恰當?shù)?。在我看來,對這種普遍存在的、無視政府權力和義務限制的傾向應該堅決予以抵制,最終應該不斷強調(diào)的一點是,雖然政府是由人民所資助的,但政府并不應該反過來對(單獨的)個人加以資助。我們的同胞可以通過他們的友好和慈善來減輕其他同胞的不幸,這一點已經(jīng)得到反復論證?!?福利國家制度和政府救濟這種理論深受啟蒙運動的影響,啟蒙運動中最響亮的口號是:人生而平等。一切不平等的因素就都變成后天造成的了。人們要想達到平等,就要打造一種捍衛(wèi)平等的制度。事實是“人生而不平等”?!耙氚讶俗兊谜嬲降绕饋?,這是依靠人的一切力量都辦不到的事情。人與人之間本來就是不平等的,而且還將繼續(xù)不平等下去。。。真正理智、清醒、并且合乎目的的處理方法就是爭取在法律上平等待人。自由主義并不奢望得到比這更多的東西,因為,超出這個范疇以外的東西是不存在的,因而也是不可能得到的。人們不可能把黑人變成白人,因為它超出了人的能力范圍?!?福利制度本質(zhì)上是國家或政府通過出臺政策強制性干預個人私有財產(chǎn)和市場的旨在提高人們生活水平、保障社會貧困人群基本生活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
當然,平等是一個好東西,只不過先天造就了每個人的不平等,我們必須正視這樣一個客觀事實。如果你覺得愿意幫助一個貧窮的人脫貧,幫助其實現(xiàn)彼此間經(jīng)濟上的平等,那么我真是要給你點一百個贊了。但是那種通過強制手段來實現(xiàn)人們彼此間經(jīng)濟的平等不僅無法實現(xiàn),而且會導致更多的食稅者。沒有比經(jīng)過毛時代的平均分配更讓人們刻骨銘心了吧。
一個自由主義者反對在經(jīng)濟方面干預式的分配式平等。但是,這并不影響自由主義追求平等。自由主義試圖通過私有制和自由市場實現(xiàn)發(fā)展式的平等。如果有人認為平等就是實行財富均等并且進行財富再分配就大錯特錯了。如果一個游手好閑、酗酒、懶散的人并因為這些毛病而貧窮,人們便要通過財富再分配從而實現(xiàn)他與那些勤懇而致富的人在經(jīng)濟上的平均或者相近,那么這就顯然有悖平等一詞了。勤勞者多得與懶惰者少得顯然是平等。而通過財富再分配的方法使實現(xiàn)人們在經(jīng)濟上的平等,對那些辛勤付出的人是不平等的。而且這種財富再分配以犧牲發(fā)展為代價的,瑞士、美國等都無法走出福利制度阻礙經(jīng)濟發(fā)展的困境。要實現(xiàn)經(jīng)濟上的平等并且保持發(fā)展,市場經(jīng)濟最為有效。張維迎做過一項統(tǒng)計,在全國30余個省市里,市場化程度高,政府行為比較規(guī)范,平均而言這個地方的收入差距反倒小;有一些地方,政府干預很多,國有企業(yè)占的比重很大,政府財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很大,這些地方收入差距比較大。張維迎也寫了一本書叫《市場的邏輯》來闡述這些道理。自由主義不反對平等,法律上的平等和經(jīng)濟上平等。但反對強制干預的財富再分配式的平等。這種平等只會帶來普遍的貧窮和緩慢發(fā)展甚至停滯不前。而自由市場不僅解決了平等的問題,而且擁抱了發(fā)展,走向未來。
自從改革開放,市場經(jīng)濟得以發(fā)展,多少人脫貧致富。那些具有特殊天賦的人們在人類中自然是鳳毛麟角。大多數(shù)人的才能相差不大,人們在獲得財富方面自然也不會差距太大。除了少部分有著特殊經(jīng)濟頭腦的人們在市場中發(fā)揮優(yōu)勢得以發(fā)財致富遠遠超于常人之外,大多數(shù)人們財富相差不會太大。當然,除了那些特權者,他們利用特權干擾市場而獲得暴利。
我堅定地相信,如果不是官方公益組織對民間公益事業(yè)的排擠和打壓,憑借足以促使福利制度形成的人們普遍泛濫的悲天憫人情懷去發(fā)展慈善業(yè)完全可以救助那些少數(shù)露宿街頭無家可歸的人。據(jù)相關數(shù)據(jù)表明,美國無家可歸者有63萬,占到美國總人口比例的0.42%.而美國近幾年慈善捐助總額達到3000億美元左右。那些認為有些喪失了勞動力的人們會因為沒有國家福利制度的保障而無人照料的擔憂無疑是杞人憂天。
政府之所對民間救濟樂此不疲,因為政府揮起一面“正義”的大旗,響亮的借口,迎合民眾泛濫的同情心,把手向民眾的口袋,把權力擴張到掠奪個人的私有財產(chǎn)。這種權力的擴張必然導致政府權力越來越大,個人權利越來越小。民眾在不知不覺中跳進了一個大大的陷阱。
在現(xiàn)實中,當一個倡導集體主義的社會侵犯了少數(shù)人的權利(或其中任何一個人的權利)時,多數(shù)人往往也同時失去了自己的權利,并且受制于某個通過暴力進行統(tǒng)治的小團體。

聲明: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所有權歸無憂保所有,轉載務必注明來源;
轉載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聯(lián)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