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簽: 改革
童素娟 瞿雅峰:撒切爾“去福利化”改革及其啟示
2016-11-30 08:00:10
無憂保


【導讀】: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采用“試點先行、逐步推進”的模式,取得了比較大的成就,但同時也落下了碎片化和分割性等制度病根,常常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
2013年4月8日,撒切爾夫人這個在20世紀英國政治舞臺上叱咤風云的女強人離開了世界,享年87歲。她的離開重新喚起了全世界對她政治生涯和政治理念的關注,尤其是她的“去福利化”積累了一些成功經(jīng)驗,同時也有失敗的教訓,對當前我國金改革具有較好的借鑒與啟示意義。
撒切爾夫人出身于英格蘭瑟姆鎮(zhèn)一個雜貨店小商人家庭,1979年當選為英國歷史上首任女首相,任期11年。在撒切爾夫人執(zhí)政之前,英國長期低迷、緩慢增長,福利國家的弊病已經(jīng)暴露無疑,“英國病”達到了積重難返的處境。主要表現(xiàn)如下:第一,高支出造成了財政困難。從1951年~1975年間,英國福利支出增長了約13倍,占GDP比例從14%迅速攀升到了28%,僅1951年~1986年財政赤字就累計達到1209億英鎊。第二,高稅收、高福利降低了經(jīng)濟效率。從60年代初期開始,英國就困在一個惡性循環(huán)中:福利費用造成增稅,從而引起工資膨脹加速,于是福利開支更上升,征稅也隨之增長,如此循環(huán)不已。由于福利的普遍性原則,導致一批成年人從來沒有工作過,卻可以依靠失業(yè)津貼及各種社會救助度日,損害了經(jīng)濟效率。第三,福利制度本身的弊病日趨嚴重,機構臃腫、欺詐現(xiàn)象嚴重、服務質量不高。針對當時的經(jīng)濟現(xiàn)狀,從保守黨一貫的自由、個人主義、責任和自立的立場出發(fā),借鑒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等著作的精髓,撒切爾開始治療“英國病”,并對“福利國家”制度操起了“手術刀”。鑒于社會福利的剛性特征,撒切爾對一個已迷失方向的福利制度進行改革,削減福利,會冒很大的政治風險。事實證明,改革難以為繼,只好訴求開征人頭稅來緩解財政困難,這也導致撒切爾支持率的下降和最后的下臺。從這場改革中汲取經(jīng)驗教訓對于中國的養(yǎng)老金改革將有很大好處。

聲明: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所有權歸無憂保所有,轉載務必注明來源;
轉載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聯(lián)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