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簽: 鐵飯碗
李振忠:無人解聘的飯碗是一只更完美的鐵飯碗
2016-12-01 08:00:09
無憂保


【導讀】: 近日,有消息稱,國家有關部門正制定《行政執(zhí)法類公務員管理暫行辦法》和《專業(yè)技術類公務員管理暫行辦法》,一旦實施,公務員擠破頭也要爭當領導的局面將得以改善。換句話講,基層公務員即使當不上處級領導,也有可能享受處級干部的待遇。
近日,有消息稱,國家有關部門正制定《行政執(zhí)法類公務員管理暫行辦法》和《專業(yè)技術類公務員管理暫行辦法》,一旦實施,公務員擠破頭也要爭當領導的局面將得以改善。換句話講,基層公務員即使當不上處級領導,也有可能享受處級干部的待遇。
薪酬越發(fā)越多,待遇越提越高,人員只進不出,效率越來越不怎么樣。難怪網友吐槽,事實恰恰是由公務員哭窮,再到公務員漲資,再到公務員人人均可攀上“天花板”。名義上是:提升基層待遇,目的更是為了讓整個公務員體系能夠形成有效的競爭制度,以此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可惜,高薪未必養(yǎng)廉,高薪未必出高效率,只要權力干預制度的陰影存在一天,公務員改革就永遠走不出以高薪換效率的怪圈。
將干部管理拿到新中國歷史中來看,改革開放前后,干部工資與工人工資處在同一起跑線上。換言之,走技術的工人,未必比走級別的干部工資低,一個工人靠工資可以養(yǎng)活全家,但一個年輕干部卻無法與一個資歷高的工人相比。而當下的公務員官員工資待遇,卻完全脫離了與工人工資相等的同一起跑線,不僅超前,而且在各類退休待遇福利等各方面實現了全面超越。那么,改革開放前后的干部隊伍效率,就一定低于當下的公務員隊伍之效率嗎?
無人解聘的飯碗是一只更完美的鐵飯碗。有數據印證了吳海燕的擔憂,深圳試點公務員分類改革后的幾年內,深圳4萬多名公務員中聘任制超過了3200名,但無一人被解聘。干部管理實踐與現實證明,不是這些聘任制的公務員全部屬于完美型,更不是這3200名公務員在數年內一點也不犯錯犯法,而是制度設計出現了漏洞。要么是管理層故意不設門檻,要么是管理層掩蓋了問題,否則怎么可能出現“無一人解聘”的結局?竹立家說,如果分類后考核走過場,那么按照《勞動合同法》,很多聘任制的公務員就很容易拿到無固定期限合同,又會變成“鐵飯碗”。原來如此,將原來的所謂鐵飯碗換一個名稱,它不還是一個鐵飯碗嗎?將這個鐵飯碗中裝進更豐厚更有油水的飯食“待遇”,不是更令天下的公考族饞涎欲滴嗎?公務員改革帶來的普遍福利是處級天花板的捅破,好處是“公務員擠破頭也要爭當領導的局面將得以改善”,然而,對于更多的公考族來說,“擠破頭也要爭進公務員隊伍”的吸引力將同時翻番加強。這樣一種趨勢豈不是已經成為事實?
據深圳大學管理學院吳海燕分析:現行的公務員系統(tǒng)里,由于多年積弊的影響,單純的業(yè)績考核有時候比較理想化,業(yè)績考核難以量化。在實際干部管理操作中,定崗定職定業(yè)績,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這樣的業(yè)績考核只要沒有私權力的干預,就一定是趨向于公平的。所謂“理想化的業(yè)績考核”,就存在著私權力干預考核的故意,與其賽馬競崗,不如大家都當南郭先生,那么,為什么不把業(yè)績考核的裁判權更多的交給民主交給群眾?

聲明: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所有權歸無憂保所有,轉載務必注明來源;
轉載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聯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