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即民生,民生系于民政。過去10年,我省民政部門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步伐:572.5萬名城鄉(xiāng)低保對象、農村五保對象、孤兒、艾滋病患者家屬、艾滋致孤兒童和單親家庭未成年子女得到及時救助;4萬多名殘疾人實現(xiàn)了在社會福利企業(yè)就業(yè);自2008年起,連續(xù)5年將城鄉(xiāng)低保、農村五保提標工作納入全省十大實事,救助標準明顯提高;2011年全年社會救助資金達到96.91億元,較2007年增長了283%……
【生長/十年】
一個棄嬰享受到的類家庭溫暖
西瓜、葡萄、蘋果……10月16日上午,鄭州市兒童福利院,3歲的鄭少東正跟著老師學看圖。他看到東方今報小編到來很新奇,咯咯笑著,搶過采訪本和筆亂畫。
少東是個棄嬰,到了福利院,才有了名字、父母和伙伴……
他七八個月時被父母遺棄,被好心人送來福利院時,肚子碩大如鼓,像隨時要爆炸,經(jīng)檢查,這是巨結腸手術失敗導致的。
送北京手術歸來后,少東住進了福利院類家庭董秀允夫婦的家,類家庭是福利院為給孩子營造家庭般的溫暖、特意征集社會愛心人士展開的一種救助保護無助兒童的新模式。
由于消化道不太好,少東的肛門功能也很差,屁股有感染創(chuàng)面。董秀允夫婦每天都需要在觀察室的輻射臺上,邊幫他烤屁股邊涂藥膏。臨近中午,董秀允夫婦就帶著少東到樓前,隔著玻璃門曬屁股。
這個活兒絕不是想象的那么簡單。夫婦倆讓少東半跪在小車上,棉褲后面挖了個碗口大小的洞,細心的家長坐在門口,用身體擋住涼風,兩只手拿兩面鏡子,將光反射過來,就同時有3個太陽照到小屁股上了。
這個感人的畫面成了院里一道別致的風景。路過的人都會輕輕停下腳步,逗逗這個小可憐兒。
為了給虛弱的少東補充營養(yǎng),家長每頓飯都為少東開小灶。隨著孩子慢慢長大,院里還給少東安排了康復訓練課程。
少東會和家里的‘奶奶’撒嬌了、會自己要雞蛋羹了、會和小朋友們一起跳舞了……昨日,少東的康復訓練老師高興地說著少東的每一點進步。
不拋棄,不放棄!是鄭州市兒童福利院對待每個生命的態(tài)度。4年來,市兒童福利院救助過千余名孩子,使100多名殘疾孩子通過康復訓練重新站了起來,為200多名患兒實施了手術,幫300多名孩子回歸了家庭。目前,市兒童福利院有700多個孩子在進行康復訓練、學前教育和心理撫慰等。
市級兒童福利機構從0家飛躍到17家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孤兒如同斷了翅膀的天使,幫助他們健康成長是大家的心愿。
東方今報小編從省民政廳了解到,目前我省有4.9萬名孤兒,沒有被認定為孤兒但事實上無人撫養(yǎng)的孩子還有四五萬名。
從孤兒救助到孤兒福利保障,從救助福利機構接收的棄嬰到救助社會上的散居孤兒和事實上無人撫養(yǎng)的未成年人。16日,省民政廳社會福利處副處長董輝說,十年來,我省兒童福利對象和范圍等多方面都有拓展。
董輝說,十年前,河南沒有一所功能完善的專業(yè)兒童福利機構,連棄嬰都得不到妥善安置,而現(xiàn)在,河南有市級兒童福利機構17個,多數(shù)集康復訓練、特殊教育等于一體;全省社會散居孤兒養(yǎng)育標準每人每月不低于600元,機構養(yǎng)育孤兒每人每月不低于1000元。截至2011年底,有11個省轄市和4個直管試點縣已經(jīng)落實這項最低養(yǎng)育標準;3800多名殘疾孤兒進行了康復治療手術;8460名貧困家庭唇腭裂兒童進行了手術康復治療;近千名孤兒接受了免費職業(yè)技能培訓;為部分考上大學的孤兒一次性資助5000元,未考上大學的幫助學習技能等。
2011年,省政府辦公廳制定下發(fā)了《關于加強孤兒保障工作的意見》,對孤兒和其他特殊困難兒童在安置、養(yǎng)育、教育、醫(yī)療、康復、住房、就業(yè)等方面都制定了具體的保障措施,為保障孤兒的基本生活和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了條件,健全了政府主導、民政牽頭、部門協(xié)作、社會參與的孤兒保障工作機制。
過去是不凍著、不餓著,現(xiàn)在是能上學、能看病、能就業(yè)。董輝說,我省民政對兒童福利保障事業(yè)一直在加快步伐,明顯改善了孤兒的生活質量。下一步,全省要推廣洛陽洛寧縣對困境兒童助學、助醫(yī)、助困、助養(yǎng)、助業(yè)的五助體系,努力實現(xiàn)困境兒童健康成長。
【聲音/十年】
一個低保戶清貧卻有愛的生活
47歲的鄭州市民汪少琴自小患有小兒麻痹,丈夫同樣身體不便,唯一的兒子現(xiàn)在上大二,夫婦倆現(xiàn)居住在大學路75號院一幢舊式居民樓中,是她老父親遺留下來的房子。
昨日,東方今報小編來到汪少琴的家中。舊式家電,唯一的沙發(fā)是別人送的。很顯然,這是一個清貧的家庭。但汪少琴眼神明亮,不時開懷大笑,有房子住,餓不著。
為了供養(yǎng)兒子上大學,汪少琴掃過馬路、廁所,當過臨時工,現(xiàn)在負責看門,每月掙800元。愛人身體不好沒工作。8年前,大學路辦事處幫助汪少琴辦了低保。最開始一家三口人是160元,后來漲到240元、360元,現(xiàn)在是每月440元,按時打到卡上。汪少琴說,這份最低生活保障金,對他們一家來說非常重要。
社會各界還經(jīng)常給汪少琴一家送關愛。她說,兒子考上大學后,大學路辦事處資助了1000元,二七區(qū)教體局每年補助3000元,鄰居你一家我一家共送來1萬元,而逢年過節(jié),民政部門都會上門來送米、面、油、月餅等禮物。
我的老父親曾說過,一家人不生病、不生氣,平平安安就是福!汪少琴說她至今記得這句話。
汪少琴說,她1980年來鄭州,成家扎根于此,現(xiàn)在覺得日子挺好。
【微評/十年】
一份逐年提高的救助標準
河南是人口大省,城鄉(xiāng)低保對象達500多萬人,社會救助工作任務相當繁重。河南民政部門沒有退縮,城鄉(xiāng)低保水平逐年提高。一串數(shù)據(jù)即為印證:
2011年底,全省城市低保對象由2007年的141萬人,增加到141.9萬人,平均月補助標準由86.4元提高到160.3元、增幅85.5%;農村低保對象由2007年的259.83萬人增加到366.9萬人,平均月補助標準由31.3元增加到72.5元、增幅130%;農村五保供養(yǎng)對象47.8萬人,分散供養(yǎng)標準由2007年的每年1000元增加到每年1320元,集中供養(yǎng)標準由2007年的每年1200元增加到每年2350元;全省城鄉(xiāng)醫(yī)療救助由2007年的327.88萬人次增加到505.6萬人次、增幅54%。
另有資料顯示,我省572.5萬名城鄉(xiāng)低保對象、農村五保對象、孤兒、艾滋病患者家屬、艾滋致孤兒童和單親家庭未成年子女得到了及時救助,4萬多名殘疾人實現(xiàn)了在社會福利企業(yè)就業(yè)。5年來,累計救助或妥善安置受災群眾1700多萬人次。
自2008年起,連續(xù)5年將城鄉(xiāng)低保、農村五保提標工作納入全省十大實事,救助標準明顯提高。
不斷在發(fā)展,還會有發(fā)展。16日下午,省民政廳社會救助處副處長張偉說,我省社會救助工作有很多亮點,一是全面恢復鄉(xiāng)鎮(zhèn)民政所,加強基層社會救助工作力量,二是強調低保對象主要信息的長期公示,三是多部門聯(lián)動監(jiān)管機制,維護困難群眾合法權益,這些動作都是為了切實做好社會救助工作。
【憧憬/十年】
希望街上的流浪人少一些
麥田里的草莓(網(wǎng)友):一年四季,總能看到立交橋底下睡著流浪人,心都會痛,特別是冬天,很想給他們送一條棉被。希望民政部門能積極引導和幫助他們解決困難。
董輝(公務員):我期望的最佳狀態(tài)是,孤兒等困境兒童都能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樣健康成長。
希望公益慈善項目更透明
自由的伙夫(新浪微博網(wǎng)友):河南開展的公益慈善項目有很多,活動也有很多,我就希望錢能用到實處、用得透明。
希望殘疾人福利更多更好
王健(殘疾人):前一陣,各大媒體都報道說各類殘疾人可以免費乘公交,但是我前兩天坐62路,車長說我的殘疾證不在免費之列,希望相關部門能對接落實好惠民政策,不要讓我們殘疾人失望。
劉麗(公司職員):父母年齡大了,我和愛人工作又很忙,他們想去個養(yǎng)老院過晚年,可我跑了好幾家,發(fā)現(xiàn)環(huán)境好的太貴,要價低的不放心環(huán)境,希望能在年前找到個滿意的養(yǎng)老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