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曬金華城中村改造之社保賬 養(yǎng)老就業(yè)無后顧之憂


金華新聞客戶端3月2日消息——金華日報小編 朱靜怡
過去,我們村的村民大多靠種菜、養(yǎng)牛維持生計,七八十歲的老頭老太都得下地干農活,現在拆遷安置了,不僅住進了漂亮的大房子,每個月還有一大筆穩(wěn)定的養(yǎng)老金可以領,實在太幸福了。”2月23日,家住金都美地小區(qū)的葉順祥老人告訴小編,今年68歲的他,自從幾年前一次性繳足3萬多元后,現在每個月能領到2053元,加上他老伴的養(yǎng)老保險金,夫妻倆現在一個月穩(wěn)穩(wěn)收入4000多元。
去年5月,多湖中央商務區(qū)橫塘沿社區(qū)223戶居民全部拿到金都美地新房的鑰匙,從破舊的平房、泥瓦房搬進高樓洋房,城中村改造給他們帶來的不僅是居住環(huán)境的改變,更為被征地農民解決了養(yǎng)老和就業(yè)的后顧之憂。
征地拆遷后,村里60周歲以上的老人都實現了農轉保”,年輕人大多自己創(chuàng)業(yè)或打工,大家的收入都越來越高,日子越過越紅火。
老年生活有滋有味
自從征遷之后,我們村里再也沒有發(fā)生過贍養(yǎng)費引發(fā)的家庭糾紛。”湖海塘區(qū)塊清江橋一名村委委員透露,以前,村民生活條件一般,村民收入不高,兒女給老人的生活費大多每個月只有100元、150元,有的條件艱苦的,一年才拿得出200元,有個別老人常常要為了幾十元的生活費跟子女吵架。
現在這種現象已經徹底不見了。”家住金桂苑的清江橋村民林洪福老人說道,他今年79歲,2014年底參加農轉保”,一次性繳了15年的補繳金額,現在,兩個人加起來每個月能領到3200多元。我們參加‘農轉保’還算晚的,那些政策剛出就‘農轉保’的,現在每個人每個月能領2000元左右呢。”他說,有了這筆收入,村里的老人們晚年生活更瀟灑,常常相約出去走走,近的去蘇州、杭州,遠的去了韓國、日本旅游。
我市從2013年起正式開始被征地農民轉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工作,對已達到(或超過)法定退休年齡人員,可以一次性補繳15年的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費后享受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待遇。一名70周歲的老人僅需一次性繳納33558元,從次月起,就能領取1500元上下不等的養(yǎng)老保險金(根據年齡不同,待遇有所不同),而且,根據每年的退休待遇調整政策,這個數字將不斷上調。也就是說,被城中村農民達到年齡后,相當于按月領取一筆每年都會不斷上調的退休工資”。
社保政策好,讓我們村里好些老人一夜之間脫了貧。”橫塘沿社區(qū)黨支部書記舒小林對小編說,過去,橫塘沿村民大多以奶牛養(yǎng)殖、蔬菜種植為生,年輕力壯的一年收入大概兩萬元,大多數人年收入都在萬元左右徘徊,年紀大的一年辛苦勞作下來,也就夠個溫飽。
現在可不同了,征遷后,那些曾經生活艱苦的老人不僅分到了新房,還能按月領養(yǎng)老保險金,貧富差距”一下子縮小了。走在金都美地小區(qū)里,迎面遇到的老人們都喜氣洋洋的,說起社保政策帶來的福利,個個都豎起大拇指不住地夸。
今年83歲的趙秋風奶奶以前跟兩個兒子住在一間大約70平方米的老舊平房里,生活緊巴巴的?,F在,她自己分到的新房用來出租,自己則輪流到兩個兒子家住,由兒子兒媳照顧,每個月領的2100元養(yǎng)老金,根本花不完。
收入多元化
就業(yè)創(chuàng)造更多財富
家住金桂苑的雷建軍今年39歲,征遷之前,他在村里種點苗木,規(guī)模不大,效益好的時候一年收入10萬元左右。后來苗木行情下滑,市場不景氣,他琢磨著,自己這點小打小鬧的生意也該適時轉行。
征遷之后,雷建軍分到了金桂苑四套房,一套自住,一套出售,另外兩套用來出租收租金?,F在我們小區(qū)臨近湖海塘小學,學區(qū)好,房價一漲再漲,生活是完全不用發(fā)愁的。”他說,安置好政策讓他們的生活向上邁了好幾大步臺階,讓他們更有底氣,但是,財富僅僅靠守是不夠的,村里大多數青壯年都自食其力、自謀職業(yè),有的開店、有的搞起了工程項目,連一些50多歲的阿姨都去臨近的企業(yè)里打工。
雷建軍7年前買了一輛出租車,前幾年生意好,僅僅靠租給別人開一天都有350元收入。去年因為網約車攪動市場,出租車生意經歷了一段低迷期,最近又有好轉。2月22日,他自己從早上8時開到晚上近12時,一天收入700多元。他的妻子以前在家照顧兩個孩子,現在也成了上班族,在一家制藥廠工作。
市城改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推進城中村改造以后,城中村農民收入將更多元化,成為四金”居民,除租金、社保金外,還包括通過加大被征地農民就業(yè)技能培訓和幫扶力度,提高其薪金”,以及加快推進村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讓農民有分紅股金”。
小編從市農辦了解到,近年來,我市開展了各式各樣的農民就業(yè)技能培訓,僅2016年,市區(qū)就有9249人次參加培訓,其中有不少是城中村改造村的農民。金東區(qū)在開展相關培訓方面卓有成效,采用公開招投標的政府購買服務形式,與公辦、民辦培訓機構合作,將實實在在的就業(yè)技能送到農民手中。
據悉,目前我市農民就業(yè)技能培訓中,母嬰護理、家庭保姆、電商等最受歡迎。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家政行業(yè)隨之升溫,我市金牌月嫂”行情看漲,月薪8000~10000元很平常。金華市金業(yè)職業(yè)技能培訓學校負責人告訴小編,在她們組織的培訓中,城中村改造村農民的參與熱情相當高,有時候課程名額已滿,還有人趕來在教室里旁聽。
橫塘沿社區(qū)黨支部書記舒小林說,生活條件好了,年輕人也沒閑著,現在社區(qū)里開店賣服裝的、做微商淘寶的特別多。屆時,他還希望小區(qū)周邊的商鋪能帶來更多的集體收入,給居民提供更多的就業(yè)機會,讓幸福的日子奔向更美好的前方。

聲明: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所有權歸無憂保所有,轉載務必注明來源;
轉載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聯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