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俗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在如今貨幣超發(fā)、物價走高的背景下,理財是成了不少人對抗通脹的有力武器。其中老人因為收入無增量來源,主要依靠固定退休收入,所以,他們對于通貨膨脹的感受較之年輕人和中年人更甚,理財?shù)臐撛谛枨笠哺?。于是,我們不難看到這樣的現(xiàn)象:在街頭的銀行,一旦有國債推出,不少老人排起長隊早早等候;或者在證券公司的營業(yè)部內(nèi),有些老人一邊手提菜籃子,一邊盯著股票交易的大屏幕;或者是在商場珠寶首飾柜臺,老人拿出攢了多年的積蓄,選購著近年價格飛漲的黃金。
在現(xiàn)實生活中,老人的理財卻往往容易陷入誤區(qū),而且與年輕人的理財相比,老年階段理財可供回轉(zhuǎn)的余地更小,一旦踏入理財誤區(qū),往往容易影響老人晚年生活的品質(zhì)。所以,老年理財?shù)恼`區(qū)更容易成為理財?shù)睦讌^(qū)。那么,老年理財?shù)恼`區(qū)有哪些?又該如何去避免呢?
雷區(qū)一:擔保
故事:
家住五金市場附近的劉大爺今年60多歲,談到自己的理財失誤,他至今還記得去年年初自己遭遇的那場擔保風波。劉大爺告訴小編,他老家在淮陰區(qū),雖然自己工作時在市區(qū)上班,但老家一直都有房產(chǎn)和糧田。退休之后,為了能夠遠離城市喧囂,他每年都會有幾個月選擇回老家生活。
在去年年初,劉大爺又回到老家小住。當時村里幾個村干部找到他,想讓他用家里的儲蓄存單,為村里的幾個想發(fā)展棚菜生產(chǎn)的貧困戶擔保,辦理銀行小額抵押貸款。劉大爺因為礙于村干部的面子,同時也覺得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幫幫忙無所謂,便把家里的3萬元存單做了抵押。結(jié)果秋天還貸款時,那幾家貧困戶因不懂技術(shù)而賠了錢,根本無力還貸,銀行依法凍結(jié)了劉大爺?shù)拇婵钣糜谶€貸。這讓劉大爺有怨無處訴,有苦無處說,氣得大病一場。
點評:
生活中,常有老年人因礙于面子而為他人提供經(jīng)濟擔保,最后把自己套進去的事。老年人本來兜里的錢就不多,再冒風險為他人擔保,無異于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這幾年,因為國家收縮銀行信貸,市場上的資金一直比較緊張。有些人缺錢后會想到通過擔保從銀行借錢,而此時老人因為不懂得擔保的相關(guān)法律規(guī)定,往往會成為被蒙蔽的群體。所以,在看不準、摸不透的情況下,老人遭遇他人的擔保請求時,最好一律拒絕,因為明哲保身往往也是最安全的理財方式。
雷區(qū)二:貪利
故事:
雖然5萬元的養(yǎng)老錢,至今還沒有追回,不過,李老太如今已經(jīng)不再那么著急上火了,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當是花錢買個教訓吧。不過,話雖如此,但李老太的語氣中依然透著無奈,而事情的起因則還要從2010年說起。
李老太說,大概在2010年11月份左右,在一次和朋友的聚會上,她聽到有人通過借錢給一家企業(yè),每個月能賺到比銀行高三倍的利息。于是,通過朋友的介紹,李老太背著家人把積攢多年的5萬元養(yǎng)老金交給了這家企業(yè)。結(jié)果半年后得知,那家企業(yè)玩的是高息騙股的把戲,已經(jīng)席卷集資款蒸發(fā)了。李老太的5萬元養(yǎng)老金全打了水漂。經(jīng)過這么一折騰,李老太急火攻心住進了醫(yī)院,還險些送了老命。后來家人了解了情況,也沒有責備李老太,而且還勸慰她。不過,李老太自己卻一直對此追悔不已。
點評:
近年來,社會上以高息誘人的非法集資現(xiàn)象屢禁不止,有些老年人因貪圖高利而上當受騙。血的教訓說明:社會上出現(xiàn)的高息騙股現(xiàn)象,就是抓住了老年人貪利的心理。
對于這種非正常的高息現(xiàn)象,老年人一定要謹慎,越是高息,其背后陷阱的機率就越大。去年在銀行信貸全面收緊的背景下,不少地方出現(xiàn)了融資利率高達30%的民間借貸,當然這樣的利率水平是不可持久的,此后隨著金融環(huán)境的變化和國家的整治,不少從事該行的放貸人資金鏈斷裂,最終或被抓或跑路,而投資人的錢也往往難以追回。所以。老年朋友務必要記住:天上不會掉餡餅。一旦有餡餅從天而降,那往往有可能就是板磚。
雷區(qū)三:輕信
故事:
如今騙子的招數(shù)越來越多,而其中不少騙子盯住的欺騙群體就是老人。今年3月外地一家媒體就曾經(jīng)曝出,有些騙子通過兜售市面上較為少見的外幣欺騙老人。據(jù)報道,這些騙子拿著南美洲國家秘魯?shù)呢泿?,在老人比較密集的地方進行兜售,而這些騙子聲稱用100元人民幣即可購買5張秘魯幣,到銀行可兌換人民幣350元。因為秘魯幣平時極少見到,所以,有些老年人就聽信了騙子的謊言,買了不少秘魯幣。結(jié)果到銀行兌換時被告知:這些秘魯幣全是假的。
無獨有偶,在淮安的街頭,有時候也會發(fā)現(xiàn)有些打扮成工地工人模樣的人,帶著一根扁擔,一個蛇皮口袋,在街頭隨意一放,然后拿出一件貌似古董的作舊工藝品進行吹噓,稱自己的這件寶貝是在工地施工時,從地下挖出來的,然后偷偷拿到街上來賣。而此時往往會有看熱鬧的老人上前去跟這些騙子搭訕,有些人甚至會在騙子給出一個很大折扣后,自己掏錢購買。
點評:
老年人由于年事已高,信息不靈,在理財過程中很容易輕信他人而上當受騙。生活中,諸如此類秘魯幣騙人的招數(shù)還有不少,比如:用過期作廢和造假的外幣騙老人認購;用廢棄、不可兌換的有價證券騙人;以及用假古董來騙人認購;多人串連組團演雙簧騙人等。不過,不管遇到哪種騙術(shù),老人們都不要輕信,要堅信:我的錢我做主,這樣才可以避免很多破財陷阱。
另外,老人在投資過程中,也要學會獨立思考,不輕信他人。小編接觸過一位老人,在退休后,拿出自己多年積攢的6萬元錢,進入了老年理財族行列。在理財過程中,他是傻子種地看鄰居,別人炒股他炒股,別人買基金他買基金,別人買哪種股票他買哪種。一通跟風之后,是一連串的鎩羽而歸。最終,搞得自己身心疲憊,情緒低到了極點。所以,老年人理財無論何時都要有自己的主見,憑自己多年的生活閱歷去把握理財之道,切忌跟風。
雷區(qū)四:攀高
故事:
既然是投資理財,那么追求高收益自然無可厚非。不過,投資有風險卻是一個常識。有部分老人在投資過程中往往片面追求高收益,而將自己手中的一些風險較小、收益穩(wěn)定的投資品種換為一些高收益高風險的投資品。但這種變換的結(jié)果卻往往不盡如人意。家住健康新村的陳大爺就因此對自己當初賣國債買股票的決定懊悔不已。
2006年和2007年是中國股市進入新世紀后,漲幅最大的兩年。今年62歲的陳大爺就是在那一波的股市上漲潮中,將自己手中的國債全都變現(xiàn)為股票,殺入一個自己之前并不是特別了解的投資領(lǐng)域。在2006年之前,陳大爺一直都是將自己的養(yǎng)老錢用來儲蓄和購買國債。2006年年底,他看著自己周圍不少買股票的朋友,天天都在談股票漲了多少多少,于是也按捺不住,跟著朋友學會股票看盤后,就自己到證券公司開立了股票賬戶,并將之前購買的國債進行變現(xiàn),然后都投入到股市中。
進入股市后,陳大爺先后跟著朋友投資了題材股、新股和銀行股,開始他的投資收益還很不錯。不過,后來隨著股市的調(diào)整,陳大爺?shù)墓善庇饾u化為烏有,之后股市開始了為期數(shù)年的陰跌,陳大爺?shù)耐顿Y也是一套再套。不過因為還抱著希望,所以,一直也沒有割肉離場,只是時不時地會跟著朋友到證券營業(yè)部去看看盤。不過,最近,股市整體低迷的境況依然毫無改善,這讓他的投資理財收益不僅沒有超過當初的國債投資,甚至還蒙受了較大的虧損。
點評:
不同的人生階段應考慮不同的投資組合。在投資理財領(lǐng)域有這樣一個公式:一個人的風險投資可以根據(jù)“一百減年齡”的原則來確定,就是說用(100-年齡)×100%就是你風險投資的最大比例。老年人的大部分資金應該投到國債等低風險項目或支取容易的儲蓄上。即使是風險性的理財產(chǎn)品,也應該是指那些收益率不確定而本金保證的產(chǎn)品。
【無憂保提示】投資皆有風險,只是風險大小不同而已。時下,社會上流行一種無風險高收益的說法,其實這種說法并不科學,甚至有誤導的嫌疑。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根本不存在無風險高回報的便宜事。有些老年人偏偏聽信這套理論,不顧家人阻攔而涉足高風險投資,有的炒股、炒匯,有的涉足房地產(chǎn),結(jié)果卻是一賠再賠。所以,老年人在投資過程中,最好不要選擇風險性高的投資方式,而是可從儲蓄、國債等有穩(wěn)定收益的投資做起。
標簽:

聲明: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所有權(quán)歸無憂保所有,轉(zhuǎn)載務必注明來源;
轉(zhuǎn)載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quán)、違規(guī),請聯(lián)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