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步伐的穩(wěn)步推進,農業(yè)保險在促進陜西農業(yè)產業(yè)化、完善農業(yè)風險管理體系、幫助農民增產增收等方面,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為農作物買保險成了一種時尚。
一個金融創(chuàng)新產品
在陜西楊凌,我們遇到了楊元利,作為楊凌新華府現代農業(yè)有限公司和新華府果蔬專業(yè)合作社的總經理,說起“銀保富”設施蔬菜大棚保險這件事,他還有一點不好意思,“剛開始確實認識不足,去年的那場大暴雨之后我才深有感觸。”
楊凌農業(yè)高新技術產業(yè)示范區(qū)被譽為中國的“農科城”,是目前我國唯一的國家級農業(yè)高新區(qū),由國家科技部等22個部委和陜西省人民政府共同管理建設。2010年,陜西省財政廳、陜西保監(jiān)局建立了“楊凌農業(yè)保險創(chuàng)新實驗區(qū)”,并將楊凌確定為全省三個“銀保富”試點縣(區(qū))之一。
“銀保富”是原陜西省省長袁純清提議并命名,陜西省政府有關部門和人保財險共同推出的一項支持設施農業(yè)發(fā)展的新型農村金融產品。人保財險陜西省分公司總經理助理趙寧告訴我們,當時推出這一產品就是希望運用財政補貼政策,有效調動銀行、保險資源,促成銀行涉農信貸業(yè)務與農業(yè)保險風險保障相結合,支持蔬菜種植戶規(guī)?;彤a業(yè)化,促進設施農業(yè)向現代農業(yè)轉變。
他介紹說,設施蔬菜產業(yè)是陜西省農村經濟發(fā)展的戰(zhàn)略性特色優(yōu)勢產業(yè)和區(qū)域性主導產業(yè)之一。近年來,設施蔬菜生產快速發(fā)展,但由于農村地區(qū)金融產品少、農村金融體系不健全等原因,造成蔬菜種植“貸款難”,成為制約設施農業(yè)發(fā)展的瓶頸。
據介紹,“銀保富”是個系列產品的總稱,采取“農戶+財政+保險+銀行”的模式,通過保單質押的方式,降低銀行信貸進入農村市場的風險。主要包含四個方面:一是通過農戶購買“銀寶富”獲得風險保障,并籌措到擴大生產所需資金;二是通過財政資金對參保農戶給予一定的保費補貼,引導農戶參保,從而撬動銀行貸款;三是通過保險公司提供保險服務,在保險事故發(fā)生后,賠償金在被保險人所欠貸款本金余額范圍內,優(yōu)先支付給貸款金融機構,減少銀行貸款風險;四是通過銀行以保單的風險保障功能為依托發(fā)放小額信貸,既開拓了銀行自身業(yè)務發(fā)展,也保證了較高的還貸率。
“這就是要在財政支持的基礎上,通過保險的介入化解銀行機構的貸款風險,從而擴大對設施蔬菜建設的信貸投放量,同時防止農戶‘因災致貧’、‘因貸返貧’。”楊凌農業(yè)高新技術產業(yè)示范區(qū)管委會金融工作辦公室副主任李林說。
要是沒有“銀保富”損失就大了
2010年,“銀保富”剛開始推廣的時候,作為楊凌最大的專業(yè)合作社,新華府第一個投了保。楊元利坦言,當初之所以投保,主要是看中了“銀保富”的保費補貼和融資功能,所以只挑了最便宜的一款,每個大棚交80多元,占總保費的30%,其余70%由政府補貼。“186個大棚我們一共交了1.4萬元保費,很快就從銀行獲得了180萬元的抵押貸款,緩解了當年西安世園會花卉工作面臨的流動資金困難”。
但讓楊元利沒有想到的是,2011年9月,陜西關中地區(qū)遭遇60年不遇的暴雨、連陰雨特大災害,導致新華府果蔬專業(yè)合作社的大棚損失嚴重。所幸人保財險及時支付了14.5萬元的保險賠款,為大棚重建提供了資金支持。“這種土夯的大棚最怕連陰雨,水一積就容易垮塌。一遇到刮風下雨,保險公司的人跑得比農民還快,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查看情況。”楊元利介紹說。
據了解,去年這場災害同時導致楊凌2500多座日光溫室蔬菜大棚不同程度倒塌,災害發(fā)生后,人保財險及時為80多家受損的合作社、726戶大棚種植戶支付了248萬元的賠款,為他們恢復生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我們有8個大棚遭了災,保險公司的人來了以后一個棚一個棚地現場查勘,拿到理賠款后我們又把棚重新搭起來了。”紅櫻合作社的大棚種植戶任讓席說:“一個標準棚一年的投入成本得3、5萬元,要是沒有‘銀保富’,去年我們的損失可就大了。”
人保財險楊凌支公司經理余黨民介紹說,目前楊凌已經實現了“銀保富”的全覆蓋。2011年,該公司共承保“銀保富”596戶、2611個標準棚,面積3393畝,累計收取保費240萬元,其中農戶繳費36萬元,政府補貼204萬元。
爭取走向全省乃至全國
“‘銀保富’從承保到理賠,都必須深入到田間地頭。承保時,我們的員工要早出晚歸,向農戶耐心細致地講解保險條款。為了做好解釋工作,有時嗓子都會講啞了。”余黨民告訴我們,收取保費時,他們的員工需要一個棚一個棚地丈量面積,5個大棚就要走一公里。定損時也一樣,要一戶一戶地查勘,一畝一畝地登記,一個棚一個棚地協商,以確保定損合理。
他還告訴我們,借楊凌農業(yè)高新技術產業(yè)示范區(qū)的優(yōu)勢,今后人保財險楊凌支公司將在豐富和完善“銀保富”保險產品系列化上做好文章,形成涉及種植、養(yǎng)殖業(yè)的保險系列產品,使育肥豬、仔豬、種公豬等“銀保富”保險產品不斷完善和擴大,走向全省乃至全國。
截至去年底,人保財險陜西省分公司在全省三個試點縣(區(qū))共承保了2.97萬畝“銀保富”,為1.78萬戶次農民提供了保險保障,賠款支出562萬元,受益農戶3139戶。同時,帶動銀行貸款1073萬元,為935戶農民緩解了建設資金不足的困難,承擔風險2.6億元。
“自從‘銀保富’實施以來,我們的貸款發(fā)放總量年年都在上升,尤其在對農民的小額貸款方面更是如此。”楊凌農村商業(yè)銀行市場開發(fā)部負責人蔣新透露說。
李林表示,“銀保富”不僅具有保險的經濟補償功能,而且整合了銀行、保險等各類金融工具,實現了金融資本鏈條與現代農業(yè)產業(yè)鏈條的有機結合,能夠為農戶、農業(yè)合作社和農業(yè)企業(yè)提供全面的融資支持和金融服務,從而推動現代農業(yè)的快速發(fā)展。
“今年我們已經把‘銀保富’的保費提了一個檔次,從每畝80多元提高到了現在的130多元。” 楊元利告訴我們,今年又投資設立了一個食用菌工廠,“目前正在跟人保財險洽談投保事宜,希望能夠快一點達成一致,從而獲得相應的保障”。
蘋果之鄉(xiāng)有保險
今年39歲的劉百懷是延安市洛川縣槐柏鎮(zhèn)楊候村人,我們見到他時,他正在打理自家的果園。劉百懷告訴我們,他們家有10畝果園,去年遭了雹災,幸虧參加了保險,殘次果賣了2萬多元,保險公司又賠了1萬多,基本上本錢沒損失。
“每畝我自己只交40元保費,其余40元政府補貼,一年交400元的保費就夠了?,F在種蘋果的投資越來越大,風險也大,參加了保險,心里就更有底了,投資的膽子也能更大一點。”劉百懷說。
據洛川縣副縣長王亞玲介紹,洛川是一個以蘋果為主導產業(yè)的農業(yè)縣,也是全縣16.1萬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每年蘋果種植收入占全縣農民人均收入的95%。目前蘋果種植面積50萬畝,占全縣耕地面積的80%。2011年洛川蘋果總產量達74.5萬噸,產值26億元。
不過,受局部氣候影響,洛川也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fā)的地方,根據當地氣象部門的統(tǒng)計,年均冰雹災害在25次以上,風災、晚霜、凍害也時有發(fā)生,每年平均受損果園面積達到5萬多畝,經濟損失在1.5億元以上。
“農民靠的就是蘋果,要是災情特別重的年份,辛苦一年到頭來連成本都收不回來。僅在2011年,洛川就遭受了3次大面積的嚴重冰雹襲擊。”人保財險洛川支公司經理趙延軍告訴我們,雖然當地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每年都想盡辦法,像幫助果農在果園用煙熏防凍害、架設防雹網、及時發(fā)布天氣情況等,力圖減少自然災害給果農帶來的損失。“這些辦法確實管用,每年政府光防雹投入就要200萬元,但有時特殊天氣來的太快、太猛,果農還是會遭受很大的損失,甚至會徹底絕產,導致下一年的生產恢復受到很大影響”。
2007年,在陜西省財政廳、省農業(yè)廳、陜西保監(jiān)局和人保財險陜西省分公司等有關單位的共同推動下,陜西的蘋果保險首先在洛川開始試點。“果業(yè)是陜西特色農業(yè)的主要構成部分,其中蘋果又在陜西果業(yè)中占絕大比重,所以開始準備政策性農業(yè)保險試點時,我們首先選擇蘋果作為試點品種。”陜西保監(jiān)局產險處處長井正萌介紹說。
據了解,截至去年底,人保財險洛川支公司共承保蘋果保險30.3萬畝,參保果農60761戶;累計受災面積15.7萬畝,累計支付賠款1951萬元,受益果農39472戶。
從試試看到主動投保
舊縣鎮(zhèn)故現村的果農王向榮告訴我們,剛開始時,他們村很多人并不接受蘋果保險:“把錢交給保險公司,受災后會不會真賠、賠得是否合理公平,大家心里都沒有底”。在村干部和人保公司的宣傳動員下,2007年,故現村只有一小部分果農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投了保,王向榮就是其中一員。結果,當年就遭了災。
“遭災以后,縣、鄉(xiāng)政府和保險公司的人都來村里查看災情,有人害怕查災不公平,又是發(fā)煙又是請吃飯,結果都讓人家拒絕了。人保財險表示,一定會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查災定損。”王向榮告訴我們:“現在村子里大部分人都參加了保險,大家都說看來發(fā)家致富還真離不了保險。”
槐柏鎮(zhèn)楊候村村支書劉忠孝則告訴我們,他們村一共有138戶人家,種了1527畝蘋果,去年只有66戶人家參加了保險,其他人不愿意投保。“去年我們村蘋果全都遭了雹災,保險公司到村里給參加保險的一次性兌現了57萬元賠款,沒參加保險的只能自己承擔損失,今年我們村所有的蘋果都參加了保險”。
“今年蘋果長得不錯,就看天氣了,如果在下果之前沒有災的話,說不定會有一個好收成。”劉百懷說。
無憂保提示:農作物保險要想做大做強,做好理賠服務很關健,因為果農最關心的是能賠多少、什么時候賠。為了保證查勘、定損的客觀公正,避免果農之間在理賠上相互攀比,應該盡快完善理賠標準。
標簽: 保險

聲明: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所有權歸無憂保所有,轉載務必注明來源;
轉載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聯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