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行船跑馬三分險”,隨著外出旅游人數(shù)的增多,游客遭遇意外事故的頻率也越來越高,不可預見的旅游風險也將如影隨行。不可預測的天災人禍都可能會給外出的游客帶來潛在的風險。因此,旅游保險成為業(yè)內外關注的熱門話題。
旅游保險市場究竟有多大?
盡管目前還沒有權威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但一位業(yè)內人士算了一筆賬:據(jù)統(tǒng)計,截至2005年底,中國公民出境總人數(shù)為3102.6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7.5%。其中上海出境游人數(shù)達到198.5萬人次。若以每張保險單為50元人民幣計,保險總額就達到15億元人民幣,上海也至少有1億元保單銷售額。從另一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看,2005年我國國內旅游出游人數(shù)達到12.12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0%。專家預測,未來10年,中國將跨入世界旅游大國的行列,到2020年,中國每年的旅游總收入將達3.3萬億元。這個近百億元的旅游保險“蛋糕”吸引了眾多國內外保險商的眼光。
較早涉足我國旅游意外險的友邦保險公司、美亞保險公司等已推出了許多個性化的產(chǎn)品。諸如“萬國游蹤”旅行保險,可以保障投保人在旅行中的意外傷殘、醫(yī)療救助等;為商務旅行度身定做的“美亞環(huán)球商旅通”旅游險等。像人保財險為境內旅游者設計的“走遍神州”保險卡,平安公司與慕尼黑再保險聯(lián)合推出的“平安境外旅行緊急救援醫(yī)療保險”等。近年來,旅游保險創(chuàng)新品種較多,如包含攀巖、跳傘等高風險活動的保險,以及對行李、護照、財物等被盜的理賠保障等。
旅游保險市場起步晚
熟悉旅游的人都知道,我國旅游保險起步較晚,1997年國家旅游局發(fā)布了《旅行社辦理旅游意外保險暫行規(guī)定》,由此確立了我國旅游保險的基本框架。在國外,旅游保險由來以久,在澳大利亞、美國、日本等國幾乎成為旅行必備。然而,旅游保險進入中國消費者的視線還是在近些年,而且是隨著一些旅游安全事故的發(fā)生,“旅游保險”才逐漸浮出水面。
前不久,一家調查公司對北京、上海、廣州三地旅游消費者進行的調查中顯示,七成以上受訪者近兩年內有過兩天以上外地旅游經(jīng)歷,但其中一半以上根本不購買旅游保險。其中,出境游購買情況好于國內游。而國內一些旅游風險系數(shù)較高地區(qū)或特種旅游、探險旅游等購買保險的人稍多一些。
上海保監(jiān)局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2005年上海旅游保險總保費為5450萬元,賠付560萬元。其中,763家旅行社共投保旅行社責任險450萬元,平均每家6000元左右,而通過組團形式進行國內游和出境游的850萬人,自行購買旅游意外險總保費為5000萬元,即人均保費消費6元,與之對應的是人均旅游消費達到2000元,旅游者花在保險上的費用只占到3‰。
一位旅行社人士告訴小編,一些消費者可以拿出數(shù)千元甚至萬余元外出旅游,但對幾十元的旅游意外險卻不愿掏腰包。由此導致旅游保險市場一直是波瀾不驚,處境尷尬。
怎樣做大這個市場?
2005年上海市198.5萬出境游客中僅有3萬多人購買了國際旅行保險,購買率為1.5%。而與此同時,北京每年有上千萬的出游人次,但70%以上沒有購買旅游意外險。而同樣的險種在澳大利亞、日本等國購買率卻高達90%以上。
有關業(yè)內專家認為,導致旅游保險發(fā)展緩慢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因:
從旅行社來看,根據(jù)2001年起實施的《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責任保險規(guī)定》,旅行社每年必須購買旅行社責任險。而旅行社面對行業(yè)低價競爭的壓力,將旅游意外險作為附加服務產(chǎn)品,不在旅游產(chǎn)品的報價之內。同時,旅行社在推薦旅游保險時,怕被游客戴上“強制消費”的帽子,通常只是勸說旅游者購買旅游意外險,而一旦游說無效,也就不再堅持。此外,旅游保險公司給旅行社的傭金比例低于國際水平。如出境游的旅游意外險的銷售價在100元—300元之間,給旅行社的代理費一般在20%,而國外旅行社的代理費為40%左右,因此,國內旅行社推銷積極性不高。
從保險公司來看,目前旅游意外險局限于旅行社代理,投保渠道相對狹小、投保方式單一,是其銷售受阻的一個主要原因。同時,由于旅游意外險保險期限短、保費少,較之其他保險市場動力不足,保險公司認為這只是一個很小的險種,而且不屬于“優(yōu)質”產(chǎn)品,存在量大、事多、價低的特征,因而重視程度明顯不夠,投入宣傳和銷售的精力少,售后服務也不盡如人意。
從旅游者的角度來看,目前不少旅游者對旅游風險認識不足,風險防范意識薄弱,抱有僥幸心理。不少旅游者認為,旅行社已“贈送保險”為何再買旅游意外險,他們將“旅行社責任險”視為“旅游意外險”,這是一個誤區(qū)。其實,旅行社責任險并不能保障游客因自身原因出現(xiàn)意外時的權益。這也是造成旅游保險市場低迷的一個重要原因。
日前,國家旅游局綜合司副司長劉小軍對小編說,目前市場上的旅游保險有20多種,種類不少,但市場秩序混亂帶來了一些問題:一是消費者對旅游保險的認知度還比較低,旅游風險意識不強。二是目前的一些法律、法規(guī)還不健全,出險后責任不清,影響理賠的效果。三是旅游保險同質化嚴重,市場惡性競爭,游客滿意度下降,保險服務滯后,降低了保險的抗風險能力。今后國家旅游局將與中國保監(jiān)會進一步加強旅游保險市場的規(guī)范,逐漸完善各項制度,讓更多的游客提高旅游保險意識。從未來發(fā)展趨勢看,隨著我國旅游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旅游保險市場潛力巨大,前景廣闊。
毋庸置疑,旅游業(yè)是關聯(lián)性很強的產(chǎn)業(yè),其不可控的外界因素往往是旅游風險的所在。旅游安全是旅游業(yè)發(fā)展中一個永恒關注的話題。今后隨著人們旅游風險意識的增強,自身保險意識的提高,“旅游保險”將為游客的出行撐起一把“保護傘”。
標簽: 保險

聲明: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所有權歸無憂保所有,轉載務必注明來源;
轉載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聯(lián)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