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一月份實施的償二代政策以及昨日實施的中短期續(xù)存人身險產品新規(guī),將對我國保險行業(yè)的發(fā)展產生深遠影響。這其中,面臨巨大考驗的,要屬在保監(jiān)會申請保險牌照的準保險公司股東們。
據了解,目前有近200家等待批籌的險企在保監(jiān)會排隊。3月13日,針對社會關注的“保險牌照審批”問題,保監(jiān)會主席項俊波表示,當前蜂擁而入的社會資本,有一些是跨行業(yè)、跨部門流動過來的,對保險市場和行業(yè)發(fā)展規(guī)律有個逐步認識的過程。他表示,壽險公司要盈利一般需要7年~10年,股東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把保險當成“提款機”。
從今年以來保險行業(yè)實施的系列新規(guī)中可以看出,風險導向在保險行業(yè)變得更加明確。3月21日實施的《保監(jiān)會關于中短期存續(xù)期人身保險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對于過去通過承諾高收益攬收大量保費,在投資端賺錢的激進運作方式,一定程度上進行了約束。
今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第二代償付能力監(jiān)管,對保險投資賦予不同的風險因子引導保險資金投向收益更穩(wěn)定的領域,對于波動較大的二級市場尤其是中小板、創(chuàng)業(yè)板股票,賦予了更高的風險因子,使這些投資對于資本的占用變得更大。
上述兩個重大變化對保險公司的負債和投資做出了更有針對性的約束,一旦保險公司風險業(yè)務增加,資本金將面臨短缺,導致償付能力下降,從而面臨增資的要求。
一家保險公司高管日前表示,保險公司始終要“姓保”,管理風險是保險公司的主業(yè)。如果把保險公司當做上市公司或者股東的“提款機”,抱著這個動機來設立保險公司,今后可能要失望。
他表示,保險公司原本并非暴利行業(yè)。在此輪保險牌照熱之前,有不少民營資本進入保險行業(yè),但運營數年之后公司不僅沒有實現盈利,還面臨著增資的要求,最終退出了這個行業(yè)。
保監(jiān)會官網信息顯示,去年以來共有15家保險公司獲批籌建。其中,壽險公司2家,財險公司8家(包括3家互聯網保險公司)、航運險公司1家、信用保證保險公司1家、再保險公司1家、保險資管公司2家。
除了上述15家已經通過審核拿到保險牌照的公司外,還有3家公司被保監(jiān)會給予了“不予許可”的批復。這3家公司分別為科暢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國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和天倫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無憂保提示:從今年實施的這兩個政策,能夠看出風險導向在保險行業(yè)變得更加明確。在社會資本不斷進軍保險領域的大環(huán)境下,壽險公司要盈利一般需要一段漫長的路要走,股東不能急功近利,把保險公司當成“提款機”。
標簽: 保險

聲明: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所有權歸無憂保所有,轉載務必注明來源;
轉載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聯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