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論及風險,保險當然是不能不談的工具。家庭支柱若不幸突然離世,肯定會給家人的生活帶來重大影響。面對這種情況,專業(yè)人士表示,可以通過保險“雙十定律”來給家庭一個合理的規(guī)劃。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保險“雙十定律”并非適用于所有家庭。
不少市民在購買保險過程中經(jīng)常會接觸到“雙十定律”的說法,然而——保險“雙十定律”并非適用于所有家庭。
用簡單的數(shù)字來表達理財法則,無疑是一種簡單直觀的辦法。目前大家比較熟悉的理財法則包括了“4321法則”、“復利七二法則”、保險“雙十定律”等,掌握了這些法則,在投資的時候心里對該如何分配資產(chǎn),買多少才合適,在總體上能有個大致的了解。不過,這些法則是否放諸四海而皆準?各種理財黃金法則和定律,到底該怎么用?
保險“雙十定律”怎么理解?
事實上,招財貓微信后臺經(jīng)常收到很多貓友發(fā)來的咨詢,比如“一個月只剩下500元的積蓄,該怎么投資理財”、“我是月入2800元的貨車司機,想買房買車該如何理財?”其實,這些問題真心問倒了媒體人,首先必須搞清楚的是,一方面合理配置資產(chǎn)無疑是必需的,但另一方面,理財和投資的最終結(jié)果很大程度上由投入多少本金來決定。正如那句許多人都聽到過的經(jīng)典一樣:想要賺錢,得先要有錢。
以購買保險為例,家庭保險“雙十定律”是指:家庭保險的恰當額度應(yīng)為家庭年收入的10倍,而保費支出的恰當比例應(yīng)為家庭年收入的10%。消費者可以通過“雙十定律”的保險原則,對個人乃至整個家庭的保險規(guī)劃進行科學、合理、有效的訂制與評估。
如果保險花費超過年收入10%,比重過高的話,則會對生活質(zhì)量產(chǎn)生影響;投入過少的話,保額可能會太低,就很難保證風險發(fā)生時,所得到的賠償金能夠抵償損失。隨著人們保險意識的增強,目前這條定律被普遍用于廣大家庭理財建議中。
極端情況下“雙十定律”失效
到底保險“雙十定律”是不是金科玉律?請看以下兩個案例。
案例一:一個家庭月入5000元,省吃儉用后只剩下500元積蓄,如果按照上述保險“雙十定律”來設(shè)定購買保險的預算,理論上,按一年6萬元收入(未剔除各種生活開支),從保費支出的角度來看,需要每年拿出6000元投入保險;而如果從保額的角度來看,該家庭的保額大概要達到60萬元,但這樣的預算和目標對于該家庭來說,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基本不可能實現(xiàn)。對于這類保險費用預算不高,但又期待相應(yīng)較高額度保障的家庭來說,比較現(xiàn)實可行的保障方案是通過購買意外險即以死亡為保障條件的保險,比如買100元或200元的意外保險,就可以達到20萬元或90萬元的身價保額。
案例二:媒體人身邊一位富姐朋友的家庭資產(chǎn)估計已經(jīng)過數(shù)千萬,在一線城市有房產(chǎn)若干套,在證券投資方面,她也算是大客戶。在保險方面,家庭該買的保單也都齊全,夫妻雙方都各有50萬元的重疾保險,由于購買時間較早,有一份保單已經(jīng)完成繳費了。此外,該家庭的投資規(guī)劃也相當健全。不過,最近有理財顧問向該富姐提出建議,認為她應(yīng)該按照“雙十定律”來重新規(guī)劃自己的保險,要增加養(yǎng)老、醫(yī)療等保障的投入,建議最好再多購買一些壽險類產(chǎn)品,保費也最好能再提高一倍。這一建議讓這位富姐感到疑惑:萬一真的生個重病啥的,其實隨時都能提出百萬的流動資金來治療看病,真的需要每年再投入幾萬元保費購買保險嗎?
點評:這位富姐的疑惑其實并非沒有道理。對于富裕家庭來說,基本上已經(jīng)有了足夠抵抗風險的能力,在急需用錢的時候有足夠的經(jīng)濟支撐能力。新增加保單并不能為其抵御疾病,也無法降低其身故的風險。事實上,對于大多數(shù)富裕家庭來說,保單更大的用處并不在于風險的防范,而在財富傳承和財富再分配,甚至包括移民時財富的轉(zhuǎn)移。
而對于收入較低的家庭來說,解決眼下的生活需求和生活質(zhì)量以及通過投資為家庭財富增值等需求會更加迫切。畢竟低收入也是一種高風險狀況,參加福利性社保是更為上策的選擇。在上述極端情況下,保險“雙十定律”往往就會失效。
理財法則要匹配家庭實際情況
相信招財貓的鐵桿粉絲們已經(jīng)留意到了,無論在介紹哪種理財方式和理財技巧時,媒體人都會一再強調(diào)家庭的理財方式,要與家庭的實際情況和理財目標相匹配。但是,媒體人并不是想說保險“雙十定律”毫無用處,作為一種普適性的參考,該定律無疑也是研究了海量數(shù)據(jù)后歸類后的一個結(jié)論性定律。
比如,一個年收入在10萬元的白領(lǐng),同時也是一家之主,一年花1萬元左右買保險,將保障總額度大概設(shè)定在50萬元到100萬元也是比較合理的。一旦生病住院或有意外發(fā)生,這筆錢至少能在一段時間內(nèi)幫助家庭度過財務(wù)危機。在這一案例中,“雙十定律”就起了很好的規(guī)劃作用,一方面家庭的負擔不是很重,另一方面對于可能發(fā)生的家庭財務(wù)危機有實際的防御作用。
可見,購買保險和任何一個理財定律一樣,落實到一個單一個人和家庭時,何時買保險,買多少保險要和投保人個人情況以及家庭不同階段、收入情況、實際需求等匹配。
同理,有名的“4321理財法則”、“復利七二法則”也是如此?!?321理財法則”是指理財時將家庭總收入可以分成4份,其中40%用于供房及其他項目的投資,30%用于家庭生活開支,20%用于銀行存款以備不時之需,10%用于保險?!皬屠叨▌t”是指不拿回利息,將利息計入本金中利滾利產(chǎn)生更多收益,在這種情況下資產(chǎn)翻倍的時間等于72除以年收益率,也就是本金增長1倍所需要的時間(年)=72/年回報率(%)。同樣這些法則對于一個每月只剩下500元積蓄的家庭來說,都有點太過學術(shù)氣息,不太現(xiàn)實;而對于一個富裕家庭來說,巨額財富對風險的覆蓋能力和對財富的增值方法,也完全超越了這些普通法則。
學習各種理財法則當然是必要的,但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如果沒有一定的財富作為基礎(chǔ),至少有一部分定律是無法起作用的;而當你的收入達到一定層次和水平,往往也就超越了這些定律。所以,正確認識自己、投資自己、提升自己,努力超越這些定律,是永遠不會錯的。
無憂保提示:綜上所述可知,所謂保險的“雙十定律”,指的是“保險額度不要超過家庭收入的10倍”,以及“家庭總保費支出占家庭年收入10%為宜”。不過,保險“雙十定律”并非適用于所有家庭,投資者需根據(jù)自己家庭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理財法則。
標簽:

聲明: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所有權(quán)歸無憂保所有,轉(zhuǎn)載務(wù)必注明來源;
轉(zhuǎn)載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quán)、違規(guī),請聯(lián)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