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很多險企都頻頻出海投資,與此同時,保險企業(yè)頻現身影海外投資市場。據了解,陽光保險已成功收購喜來登公園酒店,該情況吸引了很多業(yè)內人士的目光。
11月21日,陽光保險宣布以4.63億澳元(人民幣24.5億元)收購澳大利亞悉尼喜來登公園酒店,并與酒店管理方美國喜達屋酒店集團結成長期戰(zhàn)略合作關系。據悉,陽光保險已與喜達屋集團在10月10日正式簽訂收購協(xié)議。目前該筆交易已獲得澳洲政府批準,并已經完成所有的交易程序。
這也是2013年陽光保險在取得境外投資業(yè)務資格后,蟄伏一年后第一筆大單交易。陽光保險描述,此次海外投資經歷了半年的考察和篩選,最終選定在悉尼喜來登公園酒店。
相比其他出手投資海外的險企,陽光保險在業(yè)內的規(guī)模排位較后,這也引起了業(yè)內的關注。一位分析師對表示,會有越來越多的險企把目光投向海外,進行投資多元化配置,但雖然手握重金,出于保險行業(yè)性質,在投資時還需要小心謹慎,
他也道出了監(jiān)管層的擔憂。保監(jiān)會副主席陳文輝曾在多個場合表示,險資投向海外,仍需審慎,不能一窩蜂。
險資出海政策松綁 比例依然不高
從歷史的縱軸來看,2007年平安折戟歐洲富通集團后,險企海外投資開始收縮,一直到近兩年才開始慢慢放開。
2013年,沉睡的險資醒了過來,并把目光主要瞄準海外不動產市場。
2013年7月,平安以2.6億英鎊價格買下倫敦勞合社大樓。2014年6月,中國人壽聯(lián)合卡塔爾控股,斥資84億元買下倫敦金絲雀碼頭10UpperBankStreet大樓90%的股權,中國人壽占比70%,卡塔爾控股占20%。2014年10月,安邦保險連續(xù)買下紐約華爾道夫酒店大樓和比利時FIDEA險企。11月,陽光保險買入悉尼喜來登酒店。
而10月份的另一消息顯示,中國平安和中國人壽兩家保險巨頭,出現在了匯豐控股集團總部大樓競價者名單中。
手持重金的保險企業(yè),在海外競相出手,這與監(jiān)管的放開不無關系。
2012年,保監(jiān)會在頒布的《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中規(guī)定,保險機構境外投資余額不超過上年末總資產的15%。2014年2月,境外投資余額改成了不超過上季度末總資產的15%,同時,取消對于投資單項的比例要求。
國務院在最新頒布的新國十條中,也明確支持險資嘗試多形式、多渠道“走出去”。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郝演蘇對表示,目前中國保費收入位列世界第四,在邁向保險大國的路上,需要一些險企進行全球化的資產配置。但就目前的海外投資來說,郝演蘇表示,相比于170多家險企總量,目前只有4家進行了海外投資,“比例太小”,而且“投資額度相對不大”。
一組數據可以印證。目前,保險行業(yè)總資產逼近10萬億元大關,但險資境外投資余額約153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不到1000億,占據險資海外投資可運用總量比重仍然較低。
市場化風險企業(yè)兜底
監(jiān)管層在政策松綁的同時,依然要“扶上馬,送一程”,擔心的是風險問題。
在10月份舉行的一場險資國際化配置研討會上,陳文輝表示,險企“既要做好走出去的規(guī)劃,也要做好收回來的預案,特別要把風險防范意識放到第一位?!?br> 在險資投資海外的案例中,常常和日本80年代相提并論,以提示險企海外投資中潛在的風險。
日本80年代險企競相投資海外,最終因為經濟泡沫鎩羽而歸,進入“失去的十年”。
但郝演蘇并不這么認為,他表示目前海外投資購買不動產的僅有少數幾家公司,未形成數量級;其次,這些險企購買的皆為城市標志性建筑,具有保值意義。
郝演蘇認為,險企投資是主動行為,會有相對完整的風險評估,不需要過于擔心。而且目前投資的數額相對于險企的總資產來說,占比很小,“只要償付能力可控,就沒有問題?!?br> “企業(yè)不是傻瓜,要相信它對市場的判斷”,而至于風險問題,郝演蘇表示“企業(yè)自己兜底即可?!?br> 在國內170多家保險企業(yè)中,僅有4家投資海外不動產,更多的還在觀望。這反映出各家保險公司投資的步伐并不一致。隨著優(yōu)先股上馬、滬港通開閘,險企在國內的投資機會也在增大,“因此眼光并非都放在海外。”
聚焦不動產 嘗試多樣化投資方式
在目前為數并不多的險資海外投資案例中,不動產投資占據多數。
華泰證券一名保險業(yè)分析師告訴,從投資回報角度來看,“相比國內的不動產來說,海外市場更加成熟,回報率較為穩(wěn)定?!?br> “目前國內險資投資收益率在5%的水平,海外投資不動產一般來說都會高于這個水平?!边@位行業(yè)分析師告訴。
同時,相對于安邦19.5億美元拿下紐約華爾道夫酒店,還會有附加的廣告效應。這座酒店被譽為“一切文明的焦點”,是美國政商界名流云集之地,酒店聲譽帶來的品牌價值,給保險公司帶來品牌傳播力。
除去不動產外,險企也在試探其他種投資方式。
陽光保險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宣布直投喜來登公園酒店之前,陽光保險攜手國際頂級投資機構KKR、摩根士丹利房地產基金已嘗試保險資金的間接投資。
這種方式也越來越多地被其他險企運用。早在2014年上半年,中國人壽就傳出消息,其頻頻接觸國外眾多資產管理機構,意在進行海外投資機構的全球“選秀”工作。在8月份舉行的中期業(yè)績會上,時任財務總監(jiān)的楊征也對表示,中國人壽將選擇有實力的投資管理人,實現海外投資的常態(tài)化。
在11月26日舉行的中國人壽開放日活動上,楊征表示,隨著監(jiān)管政策的不斷放開,中國人壽將積極推進海外投資的各項工作,“比如海外PE、地產等,都會有所動作。”
無憂保提示:綜上可知,出海政策松綁,保險公司熱衷海外買樓,然而保險公司將兜底市場化風險。此外很多保險公司都開始嘗試多樣化投資方式,從而進一步規(guī)避市場風險。
標簽: 政策

聲明: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所有權歸無憂保所有,轉載務必注明來源;
轉載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聯(lián)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