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目前行情來看,今年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普遍較低。甚至在面對年中大考時,銀行并未有大規(guī)模的攬儲大戰(zhàn),銀行理財產品收益6%者也是鳳毛麟角。那么,這是什么原因呢?下面小編就帶您一起分析。
銀行理財收益率普降
“你要是6月份來買理財,收益還會比現在高點。”某股份制商業(yè)銀行理財經理告訴媒體人,一般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在年中或年底考核時點相對較高。
而在過去的一周,正是各家銀行忙完吸存攬儲的年中考核長吁一口氣的時候,7月推出的理財收益小幅下降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實地走訪中,媒體人還發(fā)現,個別城商行連續(xù)兩期推出的10萬元起售、年化收益率6%的理財產品,在發(fā)售兩三日內即被搶購空,可見市場對高收益理財產品的熱捧。
事實上,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已經從年初的5.7%以上水平,一路緩慢下滑。根據銀率網數據庫統(tǒng)計,今年6月各商業(yè)銀行共發(fā)行人民幣理財產品4476款,環(huán)比增加1.45%,平均收益率下降至5.21%。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3年6月銀行間市場利率歷史性飆升,“錢荒”造成各銀行對資金求之若渴,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連續(xù)上漲,短期收益甚至超過8%。
造成當前銀行理財市場利率走低,既有市場行情因素,又有來自政策調控的影響。今年以來,利率市場走低行情持續(xù)。廣發(fā)證券銀行分析師沐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為了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央行通過兩次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發(fā)行同業(yè)存單等手段,引導貨幣市場利率下行,向市場釋放流動性,銀行間市場利率保持較低水平,流動性向好。
銀率網分析師認為,50天內央行兩度定向降準,向市場釋放了積極的信號,市場資金面有望繼續(xù)保持當前的相對寬松狀態(tài),年中“錢緊”的預期將有所緩解,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難以大幅走高。
存貸比松綁被市場解讀為又一次“微刺激”,監(jiān)管政策調整的影響不至于立桿見影,但帶來未來的影響可能性。6月底,銀監(jiān)會發(fā)布《關于調整商業(yè)銀行存貸比計算口徑的通知》,從7月1日起實施的調整對存貸比分子、分母的計算口徑進行了相應減少和增加,但并未取消75%的存貸比監(jiān)管紅線。
對此,銀率網分析師認為,此次調整定向激勵作用更加明顯,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銀行季末、年末的攬儲壓力,但短期內不會令季末拉存款攬儲行為完全消失,“高收益攬儲現象”也不會完全消失,但是“季末效應”對于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影響未來將減弱。
“調整存貸比只是手段,并不意味著銀行存貸比考核指標取消,銀行季末吸儲壓力依舊存在?!便迦A表示。
銀行放棄高成本吸收資金
同時,各種“寶”類理財收益率走低這一外部因素,也在影響著銀行利率市場定價。一名地方銀監(jiān)局人士對媒體表示,今年以來,以余額寶為代表的各類貨幣基金的收益率在4.5%左右徘徊,各商業(yè)銀行已然沒必要以更高成本爭奪資金。
當前,市場利率水平走低,監(jiān)管層頻頻出招意在降低社會融資成本,依舊難解企業(yè)融資之渴。對此,上述銀監(jiān)局人士表示,整個經濟形勢不樂觀,央行通過定向降準引導資金流向,對實體經濟給予重點支持引導,但企業(yè)融資難、融資貴“絕非一日之寒”。
而且,表外業(yè)務對于支持實體經濟更是風馬牛不相及。對于“銀行是否愿意高成本吸收資金放貸”的疑問,接受采訪的專業(yè)人士予以糾正:銀行理財產品所募集資金屬于表外業(yè)務,不計入資產負債表,也就意味著銀行理財資金不能用于發(fā)放貸款,以此資金支持實體經濟更是無從談起。
無憂保提示:綜上所述,在銀監(jiān)會6月底放松存貸比、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寬松等因素的影響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處于低利率期。此外,各類“寶”類理財收益率走低,銀行沒有了以更高成本爭奪資金的必要。
標簽: 資金

聲明: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所有權歸無憂保所有,轉載務必注明來源;
轉載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聯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