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都知道香港算是個遍地黃金的地方,它的經濟發(fā)達,社會風氣開放。那么富有的香港人是如何買保險的呢,香港人的保險意識強不強呢,對于保險投資是否積極呢?今天我們就來窺探一下香港人的保險隱私。
香港人很自覺,10%的收入都買保險,很少說誰沒有保險的。香港人的家庭觀念很強,他們有這種責任心,結了婚就要買保險,受益人寫太太、孩子;小孩子出生后也要買保險做教育基金、醫(yī)療或重大疾病保障。特別是"9·11"、SARS之后,買保險更是成風。
銷售保險很簡單,就是給客戶講清楚四件事:你為什么要買保險、投保一共要交多少錢、有事情發(fā)生賠多少錢、沒有事情發(fā)生能拿回多少錢。
香港有公費醫(yī)療,90%的市民都選擇在公立醫(yī)院看病。公立醫(yī)院費用很便宜,住院一天只要交100港元就全包了,18歲以下和超過65歲的病人一天50港元,有經濟困難的還可以申請減免。但40多家公立醫(yī)院面對700多萬人口,經常需要排期。如果某種病患太多,醫(yī)院床位不夠的話,就只能等??赡艿昧酥卮蠹膊?,在公立醫(yī)院排到床位,人也快不行了。比如,我的一位客戶得了痔瘡,排期都到一年半以后了。這時,如果買了保險就不用等,馬上進私家醫(yī)院,享受更好的醫(yī)療。這位客戶就到私家醫(yī)院做了手術,走保險花了2萬港元。
養(yǎng)老方面,香港永久居民到65歲可申請并經資產和入息審查后領取高齡津貼(俗稱"生果金"),到70歲則直接申領,每月約1100港元。而今年4月開始,政府改發(fā)長者生活津貼,合乎資格的65歲以上長者每月可以獲得2200港元。而70歲以上不符合資格的長者,繼續(xù)領取原來的高齡津貼。對于就業(yè)人士,香港則有法定退休計劃、公積金計劃和強積金計劃提供退休保障。
這就是我們面對的香港壽險市場,香港人在養(yǎng)老、重疾、醫(yī)療方面都存在保險需求。比如養(yǎng)老,香港老齡化嚴重,養(yǎng)老是第一需求。對于不工作的人來說,靠家庭也不是萬無一失,購買一份養(yǎng)老保險是必須的選擇。對于就業(yè)人士來說,養(yǎng)老保險是強積金等退休計劃的必要補充,而且還要考慮中途不能工作的風險。
2008年金融危機中,中國人壽在香港的逆勢表現,贏得了香港人的信任。他們記得,很多在香港的外資保險公司都換了好幾次名字了,中資背景越來越得到信任。姚明"要投就投中國人壽"的廣告在香港家喻戶曉,中國人壽海外公司還贊助了"感動香港年度人物"評選,品牌效應非常好。今年春節(jié),8個獨立運營主管(我的團隊有4個)代表公司在電視上向全體香港市民拜年,從大年二十五一直到元宵節(jié),都在播放他們穿著旗袍、唐裝,向市民恭喜發(fā)財的宣傳片?,F在,我們和客戶談保險,不像15年前,要先介紹半個小時公司背景,而是直接坐下來講產品就行了。
無憂保提示:從上面可以看出來香港的社會福利政策還是很好地,所以香港人的保險意識應該還是很強的。同時,隨著香港老齡化的加劇,養(yǎng)老保險的市場還是存在著很大的潛力的。
標簽: 保險

聲明: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所有權歸無憂保所有,轉載務必注明來源;
轉載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聯(lián)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