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2013年一些上市保險公司年報公布之后,在輝煌的業(yè)績背后難以掩蓋壽險業(yè)績增長緩慢的隱憂。近日,三大壽險新單下滑,為應對保險公司積極調整產品策略。那么,讓我們一起看看具體是如何調整產品策略吧!
如果以2013年新業(yè)務來看,除平安壽險,其余三家公司新業(yè)務均出現下滑,中國人壽、新華保險首年保費較2012年同期下降分別為8.8%和1.67%,太保壽險2013年新保業(yè)務收入339.39億元,同比下降9.1%。拆解保險公司年報數據和熱銷產品顯示,在理財產品沖擊、保險業(yè)務結構轉型以及互聯網大潮涌動等多重壓力下,保險公司仍不得不努力在規(guī)模和效益之間艱難地尋求平衡。
積極調整產品策略
為應對銀保渠道增長乏力,保險公司積極調整產品策略。以國壽為例,國壽2013年6月在銀行保險渠道推出的國壽鑫豐兩全保險(分紅型)具有明顯的短、平、快特點,該產品為五年期躉交產品,首年現金價值高。該產品僅僅上市半年,已經躍居保費貢獻最大的5大保險產品之首,保費收入327.7億元,占比10.72%。近年,雖持續(xù)進行結構調整,但為保住“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市場份額,中國人壽始終沒有放棄躉交業(yè)務對規(guī)模的拉動作用。
這款產品設計精髓在于,雖然是5年期產品,但保單第一年末的現金價值便為保費的102%,如果加上分紅收益,理論上可以超過銀行3%的一年期定存基準利率。
太保壽險熱銷產品中也出現類似產品。該公司今年新增的兩款熱銷產品紅利盈(A款)兩全保險(分紅型)和鴻發(fā)年年全能定投年金(分紅型)分別為躉交、保險期限5年的高價理財和關注保障的終身年金產品。不過,主打長期繳費的10年期分紅型紅福寶兩全保險依然是銷售“冠軍”,顯示其追求規(guī)模和效益平衡的意圖。
同時,太保壽險同時積極開展多渠道銷售策略以增加銷售,其2012年暢銷保險產品分別在銀行和營銷渠道單獨銷售。2013年,5大熱銷產品中有三款同時在營銷、銀行和直銷渠道銷售,另兩款則同時在銀行和營銷渠道銷售。
相較之下,平安壽險在規(guī)模保費增長較快的情況下, 2013年和2012年前5大熱銷產品中的前四大產品相同,其在營銷和銀行渠道推出的金裕人生兩全保險(分紅型)依然是保費貢獻“冠軍”,第五大熱銷產品由2012年的鴻利兩全保險(分紅型)變成了世紀天使少兒兩全保險(分紅型),后者是一款終身保障的保險計劃,附加重疾,反映出平安進行結構轉型的思路。
除產品策略的調整,在銀行渠道銷售難振、監(jiān)管趨嚴、市場轉型、互聯網技術變革傳統(tǒng)模式等帶來的諸多挑戰(zhàn),上市險企已經意識到以前不計成本的跑馬圈地難以持久,“價值轉型”、“調整”、“結構優(yōu)化”正在成為保險公司應對市場變化的主旋律。
太保以“轉型之路”作為其2013年年報的篇首語,并對營銷員考核制度進行了修訂,將資源更多聚焦到鼓勵團隊晉升上,搭建電話、網絡、微博、微信、移動終端等多個平臺。2013年,新華保險則進行銷售管理體系組織變革,建立七大區(qū)域管理中心,實現差異化經營。
產品創(chuàng)新方面,保險公司通過產品組合或產品掛鉤專項投資計劃的方式帶動業(yè)務發(fā)展,如中國人壽推出瑞鑫(2013版)保險組合計劃、金賬戶年金保險(萬能型)保險組合計劃;新華人壽、太平人壽等推出掛鉤基礎設施建設債權計劃的高收益率萬能險產品。
平安集團確定互聯網金融發(fā)展戰(zhàn)略,圍繞“醫(yī)、食、住、行、玩”等生活需求切入門戶,推進客戶遷徙,完善交叉銷售,2013年,代理人渠道通過交叉銷售實現新增保費198億元。
無憂保提示:通過以上信息我們可以獲知,三大壽險新單下滑,為應對銀保渠道增長乏力,保險公司積極調整產品策略。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保險最新資訊,盡在無憂保網。
標簽:

聲明: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所有權歸無憂保所有,轉載務必注明來源;
轉載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聯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