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車險賠付費用增加方面,有一個因素不得不引起重視,那就是車輛維修成本的逐年增加。想要改變車險承保虧算局面,就必須加快車險費率市場化以及經營模式的改革。
車險承保虧損并不是新鮮事,但非上市險企全線賠錢則是車險史上的首次。目前經營車險業(yè)務的39家非上市險企公布的年度財務報告顯示,2013年,車險承保賠錢無一幸免,虧損額較2012年更是翻番。這一慘淡現實折射出國內車險市場遭遇瓶頸期,也將倒逼車險費率市場化的加速以及經營模式的轉變。
車險生存環(huán)境倒逼改革加速
近期,中國保險行業(yè)協會發(fā)布的國內常見車型零整比系數研究成果,首次披露了18種常見車型的整車配件零整比和50項易損配件零整比兩個重要系數,結果顯示,我國車輛零配件更換價格整體偏高,明顯高于國外平均水平,個別車型更換全部零配件的費用甚至可以購買12輛同款新車。
與車輛介紹維修成本大幅增加相比,國內的商業(yè)車險條款和費率卻一直沒變,仍延用多年前由中保協設定的A、B、C條款,但條款設定無法體現維修成本增加的現實。近幾年,僅有部分地區(qū)試點將車險費率與理賠次數相掛鉤,并不能改變車險賠付成本高企的局面。而目前車險市場承保全線虧損無疑倒逼經營模式和費率改革加速推進。
事實上,最近市場釋放信號,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已經在加速推進當中。目前,監(jiān)管層有意放開商業(yè)車險的利率和條款管制,引入國際車險市場普遍采用的按車型定價模式,用零整比的定價方式取代目前國內以新車購置價等因素為核心的定價方式,以便讓消費者和保險公司都能享受到更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huán)境。
中國保險行業(yè)協會車險理賠工作組組長、人保財險理賠事業(yè)部副總經理畢欣表示 ,車險費率市場化是以風險細分為出發(fā)點,引入多種費率因子,如車輛用途、車型、初次登記日期、安全裝置、駕駛者年齡、使用目的等。在今年全國財產保險監(jiān)管工作會議上,保監(jiān)會副主席陳文輝提出了下一步車險市場化改革的大致思路,即“要堅持保護保險消費者利益原則,積極穩(wěn)妥推進商業(yè)車險改革,將選擇權交給消費者,將定價權交給保險公司,建立健全市場化的商業(yè)車險條款費率形成機制,構建以行業(yè)示范條款為主體、創(chuàng)新型條款為補充的商業(yè)車險條款體系”。
無憂保提示:通過以上信息我們可以獲知,車險承保利潤均為負值虧損,無一家財險公司的車險業(yè)務實現盈利。想要改變車險承保虧算局面,就必須加快車險費率市場化以及經營模式的改革。
標簽: 改革

聲明: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所有權歸無憂保所有,轉載務必注明來源;
轉載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聯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