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雖然2013年各險企紛紛取得輝煌業(yè)績,但是保險業(yè)依然艱難地前進著,個別險企采取一些措施,助推壽險回暖,但是效果似乎不太明顯,轉型之路依然不易。
某上市壽險公司的業(yè)務員小羅對《中國保險報》媒體表示,到2013年11月,他就已經超額完成了全年任務,“這要放在年初根本不敢想象”。相比2012年的蕭條頹勢,2013年保險業(yè)可謂是強勢回歸。隨著3月30日晚間中國太保2013年年報的出爐,A股、H股涵蓋壽險業(yè)務的6家上市險企年報集體報喜。
年報顯示,這六大上市險企2013年凈利潤均有增長。中國人壽、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中國平安、中國人保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23.9%、82.4%、50.8%、40.4%、18.8%,合計實現凈利潤786.62億元人民幣。中國太平則以港元資產計算,其股東應占溢利凈額15.3億港元,增幅為16.3%。總額近800億元人民幣的凈利潤背后,壽險回暖功不可沒。由于受投資收益大幅增加、計提資產減值損失減少,以及保險公司在個險業(yè)務的調整,上市險企壽險利潤總體同比增長108%。
個險助推壽險回暖
“壽險銷售渠道的改善是重要的推動力?!睒I(yè)內分析師對媒體表示,由于2010年對銀保渠道加強管理,壽險業(yè)在隨后兩年里進入低谷,但各家公司經過戰(zhàn)略調整,尤其是加強個險渠道建設后,出現了回暖。
據媒體統(tǒng)計,6家上市險企2013年全年壽險保費收入總額8815.9億元。其中,中國人壽實現保費收入3248億元,同比增長0.8%;新華保險實現保費收入1036億元,同比增長6.1%;平安人壽業(yè)務保費收入2193億元,增長10%;太平洋壽險保費收入951億元,增長1.8%;人保壽險實現保費收入869.4億元,同比增長11.5%;太平人壽實現保費收入518.5億元,同比增加42%。
保費規(guī)模印證了壽險業(yè)的回升態(tài)勢,個險新單保費增長、續(xù)期保費增長、資產支持類保單和短期型理財產品的推行是主要原因。如平安人壽的個險新單期繳率達94%,中國人壽個險業(yè)務實現利潤249億元,同比大增234.3%。
雖然個險渠道結構有了明顯改善,但從渠道增員來看,除了平安人壽和太平洋壽險營銷員數量分別增長8.6%和4.4%外,中國人壽和新華保險分別下降了5.8%和1.5%,情況不甚理想。然而,件均保費都相對有所提高。有業(yè)內人士指出,件均保費的增加,一方面,歸因于消費者的購買力增加;另一方面,則是銷售理財型產品。
轉型之路依然不易
一直以來,監(jiān)管部門都在引導行業(yè)重視保障型產品,提高產品的內含價值。為此,2013年4月開始,保監(jiān)會在公布保費時,也從單純的規(guī)模保費細化為原保費收入、人身險公司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和人身保險公司投連險獨立賬戶新增交費3個指標。從上市保險公司來說,由于投資人更關注內含價值和新增業(yè)務價值,所以轉型成為各家公司不得不作的選擇。
2013年,中國人壽首年保費同比下降8.82%,反映出新業(yè)務的拓展能力下降。同時,渠道調整也依舊緩慢,從2013年來看,銀保渠道依然貢獻中國人壽新單保費的66.5%,產品利潤率較低直接影響了一年新業(yè)務價值的提升。
而新華保險可謂經歷了跌宕起伏的一年。2013年2月底,新華保險新契約保費同比下滑48%,規(guī)模保費下滑12.2%,成為新華保險成立17年來最為艱難的一個“開門紅”,迫使新華保險不得不緊急調整戰(zhàn)略,推出了一款資產導向型產品,迅速止跌并強勢回升。
業(yè)內人士對此指出,壽險行業(yè)有很大銷售慣性,營銷員的流失率很高。保障型產品相對復雜,相比之下,絕大部分營銷員更愿意賣簡單的理財產品,因而轉型很不容易。同時,對于上市公司來說,適當推出高現價產品來救市,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但這些產品會對固有代理人隊伍的銷售習慣造成很大的破壞。
與此同時,銀保渠道的持續(xù)高壓態(tài)勢對保險公司也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從銷售渠道來看,個險渠道業(yè)務規(guī)模普遍呈上漲趨勢,而銀保渠道業(yè)務只有新華保險維持增長,其他3家仍不景氣。2013年,新華保險銀保渠道實現保險業(yè)務收入533.95億元,較上年增長2.4%。中國人壽銀保渠道保費收入則從2012年的1288.63億元下降至2013年的1076.58億元,降幅為16.5%。中國平安銀保渠道保費收入從2012年136.09億元下降至2013年的111.76億元,降幅為17.9%。中國太保的銀行渠道保費收入同比下降11.2%,其中新保業(yè)務收入同比下降15.7%。
4月1日,《關于進一步規(guī)范商業(yè)銀行代理保險業(yè)務銷售行為的通知》正式實施,銀保新規(guī)將促使險企在產品、費率、其他渠道等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隨著高現金價值產品監(jiān)管日趨嚴格,新規(guī)啟動后的銀保業(yè)務如何推動以及產品結構如何調整,是壽險公司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退保風險不可忽視
面對各類理財產品的沖擊,壽險退保居高不下。年報顯示,中國人壽、平安人壽、新華保險、太平洋壽險4家壽險公司2013年總退保金首次突破1000億元,高達1210.15億元,較2012年的764億元上漲58.22%。
具體來講,從退保金的絕對數額來看,中國人壽最多,達648.63億元,同比增長59.2%,其退保率為3.86%,較2012年同期上升了1.14個百分點。該公司解釋稱,主要原因是各類銀行理財產品沖擊,部分銀保業(yè)務退保增加。
退保金同比增幅最大的是太平洋壽險。年報顯示,2013年的退保率為4.2%,退保金達197.83億元,較2012年增長了60.6%。
從退保率看,新華保險的退保率處于業(yè)界較高水平。新華保險退保率從2012年的4.7%升至2013年的6.2%,退保金達到287.95億元,比2012年上漲了59.1%。該公司解釋稱,主要原因是受壽險市場環(huán)境整體影響。
4家險企中,退保率最低的是平安人壽,退保率為1.1%,退保金75.74億元,較2012年上升了41.8%。中國平安解釋稱,主要受市場環(huán)境影響,分紅保險產品退保金增加。
對此,專家指出,高收益理財產品的旺銷的確擠兌了保險產品的銷售,不少投保人在沖動之下選擇了退保,將退保資金投入其他投資渠道。而退保增加,不僅影響壽險業(yè)務持續(xù)增長的穩(wěn)定性,同時也反映出保險銷售中不理性銷售、銷售誤導等問題的存在,也折射出投??蛻魧垭U的認知度、忠誠度有待提高。
有業(yè)內人士表示,去年壽險迎來給付高峰,今年國內壽險業(yè)退保形勢將依然嚴峻,不僅使大型險企普遍感受到壓力,個別中小型保險公司還可能面臨現金流的考驗。
無憂保提示:通過以上信息我們可以知道,今年國內壽險業(yè)退保形勢將依然嚴峻,不僅使大型險企普遍感受到壓力,個別中小型保險公司還可能面臨現金流的考驗。更多人壽保險資訊,盡在無憂保網。
標簽:

聲明: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所有權歸無憂保所有,轉載務必注明來源;
轉載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聯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