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社會資本進入國內保險行業(yè)的路徑已不再像過去一樣爭相搶占直接保險領域,而是轉身搶占正啟動新一輪開放的再保險市場。社會資本投“?!甭窂降霓D向,源于保險“新國十條”的出臺。
嗅覺敏銳的大佬們,先行一步聞風而動。泛海控股擬聯手多家民營企業(yè)籌建亞太再保險公司的消息,近日正式浮出水面,似與同樣在準備階段的前海再保險公司一爭先后。
無論哪一家先拿到“準生證”,對于國內再保險行業(yè)的意義都足以深遠:這意味著中資再保險市場的單一格局將被打破。然而,意義雖深遠、賺錢卻不易,看似市場供給嚴重不足的“滿地黃金”背后,卻是對再保險新主體在專業(yè)技術及人才等極度匱乏下的多重考驗。
再保險牌照的誘惑
保監(jiān)會此后在公開場合明確表態(tài),將引導國內社會資本投資設立新的再保險公司。這意味著,中國再保險市場繼加入WTO后逐步取消法定分保之后,正迎來以對內資放開為標志的新一輪開放。
再保險,顧名思義是指“保險的保險”,是保險公司將其承擔的保險風險部分分給其他保險機構(即再保險人)的行為,是保險公司分散風險、擴大承保能力、減緩財務波動的重要手段。由于歷史原因,一直以來我國再保險市場主體較少,中資法人機構僅有一家中再集團及其子公司,供給嚴重不足。
市場人士將社會資本覬覦再保險牌照解讀為“競爭不充分,機會亦更多”。簡短點評的背后之深意是:再保險公司的邊際資產利潤率、邊際所有者權益利潤率可能要高于直保公司。根據業(yè)內人士提供的研究數據表明,直保和再保之間資源配置的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存在一定的落差,這意味著社會資本在再保險上配置同樣多的資源可以獲得更多的收益。
這也是社會資本除盯上國內再保險牌照之外,同時也在覬覦境外再保險市場的動因。繼復星集團在中國香港設立鼎睿再保險公司之后,中民投近日也收購了設立于百慕大的思諾保險公司全部股權。再保險正成為社會資本“突圍”保險業(yè)的新突破口。
誘惑背后充滿挑戰(zhàn)
然而,與機遇相伴生的是遠比直保市場復雜的多重挑戰(zhàn)。一位再保險業(yè)資深人士感慨稱,籌集資本并不難,但真正把它做起來卻非易事。
上述一席話道出了再保險市場的特殊性。相較之下,再保比直保更專業(yè)、更復雜,但眼下正面臨人才嚴重匱乏,產品及技術缺乏創(chuàng)新,對再保險人信用風險、離岸再保險人及再保險經紀人等監(jiān)管存在不足等問題。
因此,涉足的社會資本理應做好“盈利周期恐長于市場預期”的心理準備,短期內可能難以為股東帶來投資回報。
另一方面,如何避免大股東對再保險公司現金流的控制,如何審慎應對產業(yè)資本和再保險資本的融合等,這也是社會資本涉足再保險市場所帶來的新問題。與直保公司類似,再保險公司也具有金融投資的性質,能夠在短時間內帶來大量的現金流。
而這一切則有待于再保險監(jiān)管頂層設計的出臺。有保險專家對此建議,應建立和完善再保險公司的資本監(jiān)管制度,把好再保險市場準入關,在吸納社會資本進入再保險市場的同時,必須阻止不具資質的投資主體進入。同時,在內控制度上要在再保險公司及其背后的產業(yè)資本之間建立防火墻,嚴防不正當的關聯交易,防止大股東挪用再保險資金,侵害再保險公司、原保險公司以及被保險人的利益。
無憂保提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壯大,我國大型工程項目不斷增加,客觀上加大了對國內再保險市場的需求。這些工程項目往往具有大型風險和特殊風險,需要通過再保險提高保險保障力度。而作為保險產業(yè)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再保險機構往往掌握著這個產業(yè)鏈最前端的定價權。
標簽: 保險

聲明: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所有權歸無憂保所有,轉載務必注明來源;
轉載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聯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