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備受關注的央行降息已經基本落定,理財市場對此反應受到社會的關注。經過65款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降息沖擊”評測,得知產品平均年化預期收益率未出現大幅度下跌。
短期理財產品收益跑贏長期
2月28日,央行決定自3月1日起下調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至2.5%。在降息后的三個交易日內,各行發(fā)行的保本固定收益類人民幣銀行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似乎并未隨之下跌。同花順數據顯示,3月2日-4日期間,各行共發(fā)行65款保本固定收益類人民幣銀行理財產品,平均年化預期收益率約在4.6%-5.5%,較降息前基本持平。
盡管短期理財產品收益率相對偏高,但也有不少差距。在17款存續(xù)期低于60天的銀行理財產品里,南京銀行-“珠聯璧合-月穩(wěn)鑫1號保本”35天第02投資周期與南京銀行-“珠聯璧合-月穩(wěn)鑫1號保本”35天第02投資周期(A79229),預期收益率則只有4.2%與4.3%,比上海銀行與富滇銀行同期限產品略低。在上述銀行產品部人士看來,保本固定收益類人民幣理財產品的投資范圍相當類似,主要投資國債、金融債、央行票據、企業(yè)債、公司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同業(yè)借款、同業(yè)存款、同業(yè)拆借、債券回購等信托類資產、資產管理計劃等低風險投資品種,之所以產生不同的預期收益率,主要原因是銀行內部針對降息的資產配置策略不一致。
“有些銀行比較激進,會將更多銀行理財產品募資投向權益類資產,爭取在降息周期博得較高的投資回報?!彼f。
以渤海銀行2015年渤鑫15號人民幣保本保證收益型35天理財產品為例,這款產品存續(xù)期為35天,但其投資策略是10%資金投向債券類資產,同業(yè)借款、同業(yè)存款、同業(yè)拆借、債券回購等貨幣市場工具占比也只有10%;信托類資產、資產管理計劃等金融資產或金融工具及其相關受(收)益權合計占比高達80%。以確保產品到期能兌現4.65%年化收益。相比而言,銀行在長期理財產品的投資策略要偏保守。在18款期限超過180天的銀行理財產品里,只有8款產品年化收益超過5%。
“主要原因還是銀行預期央行未來仍會降息,令固定收益類投資品種收益率隨之下跌,只能適時降低長期產品收益率,確保自身實際投資收益能夠兌付產品到期預期收益。”他說。
城商行激進
事實上,降息令銀行的理財產品策略出現分化。
對城商行與農商行而言,降息無形間成為他們借助高收益理財產品吸收客源的新契機——以上海銀行為例,其上海銀行-慧財0號W20150M109期B與W20150M109期A兩款存續(xù)期僅有35天的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年化預期收益率分別達到4.79%與4.74%,較同期限同類理財產品略高。九臺農商銀行發(fā)行的“久贏”系列2015年20期理財產品(存續(xù)期為93天)年化收益率達到4.95%,不亞于一些國有大型銀行發(fā)行的同期限同類理財產品收益率。相比而言,大型國有銀行似乎更傾向借助降息契機,深耕不同區(qū)域的客戶資源。比如交通銀行分別在山西與廣東發(fā)行的“得利寶·穩(wěn)添利粵尊享37天”與“得利寶·穩(wěn)添利50天-山西”兩款產品,年化預期收益率更達5.5%,幾乎是過去3天同期限同類理財產品收益率的最高值。
無憂保提示:在央行宣布降息消息后,銀行理財產品迎來“降息沖擊”。調查顯示,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基本持平,短期理財產品收益跑贏長期。
標簽:

聲明: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所有權歸無憂保所有,轉載務必注明來源;
轉載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聯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