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份保監(jiān)會推出一系列新政,和之前保監(jiān)會批量推出新政相比,“保險資產管理產品辦法”(下稱“產品辦法”)出臺似乎慢了很多。11月15日,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天津金融資產交易所和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下稱“北金所”)正在各自制定方案,醞釀試點推出保險資管產品的注冊、發(fā)行和交易規(guī)范。
據(jù)了解,目前上述文件的進展比較緩慢,思路也尚未“特別清晰”。一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高管告訴我們。
縱觀今年以來中國保監(jiān)會陸續(xù)發(fā)布的保險投資新政,多是其他金融機構可以分食保險資產管理,如新政允許保險資金投資其他金融機構的產品,包括基金、券商集合理財、銀行理財,還有信托計劃,并可將保險資金委托給券商等業(yè)外機構。但保險資管至今未有類似的成熟產品可供其他金融投資,進而幫助保險資管公司摘掉一出生就被貼上的“保險”標簽。
因此,業(yè)界對上述“產品辦法”頗多期待。更有業(yè)內人士認為,一旦上述產品辦法推出成行,保險資管產品將正式成為“類基金”,保險資管公司也將徹底脫掉“保險”的帽子,參與到整個泛資產管理行業(yè)中去。
不過,進展似乎并不順利。“如果徹底變?yōu)楣籍a品,就繞不開證監(jiān)會這一關。”前述人士坦言,雖然保監(jiān)會很支持保險資管公司公開發(fā)行資產管理產品,但能否實現(xiàn)尚需征得證監(jiān)會的同意。“由私募變公募,目前條件還不成熟,也沒有看到相關跡象。眼下可行的方案還是交易所內私募交易。”
保險業(yè)內樂見其成
自今年7月以來,13項保險資金投資新政中的10項已相繼落地。
根據(jù)已發(fā)布的各項新規(guī),保險資金運用渠道和投資范圍均大幅放開,保險資金既可以委托券商、基金等金融機構管理保險資金,也可以參與境外投資、金融衍生品、股指期貨等投資品種。
新政的整體思路,一邊是打破圍墻,放資金出去;另一邊是引入其他金融機構的資金進來。“但目前的狀況是只出不進。”前述保險資管公司高管坦言。
事實上,根據(jù)此前保監(jiān)會關于《保險資產管理產品暫行辦法》征求建議稿中的設想,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可以將符合險資運用范圍的投資品種作為基礎資產,開展資產管理產品業(yè)務。
保險資管公司作為投資管理人,向保險機構等合格投資人發(fā)售準標準化產品份額,募集資金,為產品份額持有人利益開展投資管理活動。產品份額可以在具備資質的金融資產交易機構募集,也可以由投資人自行募集。
同時,產品份額持有人可以按照產品合同,約定交易轉讓或贖回其所持有的產品份額,交易轉讓的方式可以采取協(xié)議轉讓或交易機構交易的方式。
“這樣的話,其實就是變成公募基金了。”一位資深保險投資人士指出。
他指出,“對于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而言,當然是非常樂見其成。公開發(fā)行資管產品,意味著可以收管理費等。”不過,由私募變公募,也會涉及到定價、估值、信息披露等一系列的技術問題。
無憂保提示:保險資管產品辦法出臺還有待時日,如果這一政策出臺,將改變現(xiàn)有的集資方式,由私募變公募,但是現(xiàn)在條件顯然不成熟。此外,交易所作為中介機構的角色固然重要,但無論初期是否以低門檻增加吸引力,長遠來看必然以盈利為目的,無論通過收取會員費還是交易費的方式,勢必要從交易中謀利,那么債權計劃的收益水平是否因此一降再降,也是不少保險投資人士的擔憂所在。
標簽:

聲明: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所有權歸無憂保所有,轉載務必注明來源;
轉載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聯(lián)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