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的10月份我國保險行業(yè)四大巨頭的第三季度業(yè)績報告一一亮相。四家公司在一起第三季度盈利的總和僅有8億,退保金額卻飛速上升,激增至188億,計提減值損失更是超過200億元。這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慘淡的季度報告。
然而低迷了3年多的資本市場,轉牛似乎仍然渺茫。第四季度,被視為最大機構投資者的險資,或許還要承受浮虧加大的壓力。
11月6日通過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注意到,截至三季度末,險資重倉的544只股票,10月份,不到一半的股票上漲,平均漲幅也僅為0.3%,險資表現(xiàn)明顯跑輸大盤。以中小板股票來統(tǒng)計,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以及新華保險所持有的股票跌多漲少,粗略篩選出50只中小板股票,僅有中國平安的持倉股票收益尚可,其余三家公司的所持股票特別是黃金股及酒類股都遭遇不小的跌幅。相對而言,四家險企所持的大盤藍籌股10月里走勢相對穩(wěn)定。
權益投資跑輸大盤
“在權益類投資方面,四季度我們會保持謹慎,新增的保險資金將增加固定收益的配比。如果在本月底之前,指數(shù)出現(xiàn)上漲,也不排除適當調倉,減持一部分獲得不錯收益的股票,再重新買入一些低估值和股價見底的股票。”11月7日,上海一家大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投資部高管接受本報小編采訪時如是表示。在他看來,現(xiàn)在這個時期,對所掌管的百余只股票,不敢大動,也不敢不動。
“在這樣一個弱市的行情中,大盤指數(shù)一直維持在2050-2130點區(qū)間徘徊,我們的投資策略依然是以穩(wěn)健為主,所以在近幾個月中,無論是ST摘帽股還是其它炒作的概念股,都不在我們的股票池中。險資在這段時期會更加謹慎。”同日,上海一家合資壽險公司投資老總何航生(化名)分析稱。
截至11月6日,在544只險資重倉股中,共有262只獲得上漲,占比48.16%,平均累計上漲約0.3%,其中漢鐘精機以60.51%居漲幅榜首位。而在中國平安的持倉股票中,持有6500萬股的云南白藥表現(xiàn)搶眼,其股價從10月8日的62.43元漲到65.91元,漲幅超過5%;中國人壽同樣持有該股452萬股。卓翼科技則受到了新華保險、中國人壽以及中國平安三家捧場,其股價從15元上漲到17.36元,漲幅超過10%,不過這三家公司持有的股票數(shù)量則只在200萬股到500萬股之間。
有上漲幅度大的股票,同樣也有回調程度深的股票,其中尤以黃金股為代表,在經過了9月美國如期推出QE3助漲國際金價上漲以及A股市場黃金股的上漲之后,黃金股在10月和11月深度回調。以中金黃金和山東黃金為代表,中金黃金被中國人壽和中國人保分別持有高達4680萬股和1878萬股,但其股價卻從17.66元跌至16.1元,其間中國人保拋售了近兩百萬股,鎖定了部分收益;山東黃金同樣也是被中國人壽和中國人保分別持有605萬股和500萬股,但股價卻從40.76元跌至37.7元,使得兩大保險巨頭浮虧均超過千萬元。
投資困局仍難解
四季度外圍市場利好消息不斷,從最初的海外熱錢已經進入香港并將大舉進入內地資本市場,到人民幣升值加劇這一預期;從國內交易所到海外路演推薦A股市場的投資價值到外管局再度放開RQFII的投資額度,諸如此類的消息在過去一個月中持續(xù)在市場上發(fā)酵,但指數(shù)并沒有如期望中的那樣上漲。
“宏觀經濟趨暖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而很多大盤藍籌股都具有投資價值,保險資金作為市場上最大的機構投資者,已經起到了中流砥柱,穩(wěn)定市場的作用,但在股市熱點散亂,沒有出現(xiàn)系統(tǒng)性行情之前,保險資金也不會率先進行加倉。”11月7日,上海一家券商機構保險分析師李紅也表示。
在她看來,制約保險資金加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時機,二是保費增速明顯趨緩,尤其是退保金的大幅度增加以及計提減值虧損等因素,三是險資在其它新渠道如信托、股指期貨、銀行理財產品、債權股權等領域的投資,將令其權益類倉位進一步下降。
無憂保提示:通過上市的四大保險巨頭的三季度業(yè)績報告我們可以看出來,僅僅在第三季度四家公司計提資產減值損失就超過200億元,而前三季度計提資產減值損失460.27億,遠遠超過同期290億的合計利潤。同時,四大險企第三季度也承受了高達188.26億元的退保金額。保險資金將何去何從,還有待于觀望。
標簽:

聲明: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所有權歸無憂保所有,轉載務必注明來源;
轉載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聯(lián)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