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年度的中國家庭理財報告中顯示:中國家庭一樣看重保障和投資,合理理財實現資產增值是中國家庭理財規(guī)劃首選目標,其次為保障子女教育和安排退休生活。處于穩(wěn)定期的家庭則更多地考慮如何安排好退休生活。
從投資類別看,存款仍是中國家庭最主要的理財方式,87%的家庭表示持有存款(包括本外幣)。此前,西南財大與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發(fā)布《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也顯示,總儲蓄占總收入的19.25%,低于依據宏觀數據計算出來的儲蓄率,但仍處于較高水平。不過,該調查報告指出:“中國高儲蓄的根本原因不是廣大民眾沒有足夠的消費動機,而是廣大民眾沒有足夠的收入。增加消費、減少儲蓄最有效的政策是提高廣大民眾的收入水平,以減少收入不均”。
在儲蓄之外,投資股票和基金亦是大多數家庭的資產配置方式,根據匯豐的報告,分別有66%和60%的家庭投資股票和基金,但因過去一年證券市場低迷,該投資類別對家庭資產增值多為負貢獻。調查顯示,過去一年中,超過六成家庭表示實現財富增長。23%的家庭表示承受了資產減值,其資產配置多以股票和基金為主。
除了上述三大投資類別外,投資保險和銀行理財產品的家庭占比分別為58%和40%,也屬較高水平。從未來12個月的投資意愿看,這五類產品仍將是最重要的投資品類。同時,結構性理財產品、外匯、QDII等產品可能成為家庭投資理財增長點。
從虧損和收益角度看,受訪家庭可承受的最大虧損范圍集中在5%-20%的區(qū)間,可接受的銀行理財產品最低收益率分布在3%-5.5%的區(qū)間。就理財產品期限而言,65%的家庭表示歡迎4-12個月的期限。其中,低年齡段家庭更關注6個月以下的短期產品,高年齡段家庭更關注中長期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大多數中國家庭有理財習慣,但在風險偏好和實際資產配置之間往往存在錯配。根據調查,63%的家庭表示屬于“中等回報率、中等風險接受度”類型;而屬于“高回報率、高風險接受度”和“保本不虧損”類型的家庭較少,分別為24%和13%。但從這些家庭的實際資產配置看,以中等風險產品為主的家庭占比僅為13%,以高風險或低風險產品為主的家庭占比則為45%和42%。
無憂保提示:報告顯示,近六成的家庭表示持有保險產品。其中,最受青睞的是定期人壽、養(yǎng)老及醫(yī)療險。受訪家庭年交保費平均占家庭年收入7.4%。從投保目的看,三分之二的家庭表示“為了保障,而非儲蓄或投資”,另有超過半數家庭表示“鑒于不斷增長的醫(yī)療費用,對醫(yī)療保障有更多的需求”而投保。
標簽:

聲明: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所有權歸無憂保所有,轉載務必注明來源;
轉載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聯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