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直以來,受傳統(tǒng)觀念和經濟條件的影響,保險業(yè)務幾乎很難涉及到農村。但是云南保山市、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等地的邊遠山村,百姓對意外險、長期壽險等產品耳熟能詳,保險公司是怎樣把保險賣到了大山深處?保險給農民帶來了哪些好處?
多一份保單,多一重保障
80%的村民都有商業(yè)保險
“現(xiàn)在大家都買保險啦!”
“謝謝你們及時支付賠款!把我們這個家庭從泥潭里往外拉了一把。”云南省保山市昌寧縣大田壩鄉(xiāng)汪崗村的羅艷芹,見到中國人壽 昌寧分公司的業(yè)務員們,深深鞠了一躬。
大田壩鄉(xiāng)處于三山一谷的包圍中,從常寧縣城出發(fā)要走70公里的山路。雨季的云南,道路泥濘,不時路遇塌方。大車進不了山換小車,小車走不了只能步行……在這樣閉塞的山村里,以往百姓很少知道保險是怎么回事,也壓根兒沒想過要買保險。
村民羅艷芹家的遭遇,點燃了大家對保險的熱情--
去年10月,羅艷芹的父親騎自行車遭遇車禍不幸去世,小羅整理遺物時發(fā)現(xiàn)父親有一張保單,是保費兩千多元的中國人壽“福滿一生”。
“父親常年在外打工,誰都不知道他為自己投了保險。我們找到保險公司,他們的工作人員馬上就趕到村里核實情況,不到兩個月,就把9.72萬元的賠款交到了我們手上。”小羅說。
大田壩的農民主要經濟來源是種植烤煙,9萬多元的賠款對羅家來說,無疑是“天文數(shù)字”。從那以后,羅家獲得“巨額”賠付的消息在鄉(xiāng)親中間迅速傳播開來,當?shù)剞r民看到了保險的好處。
羅艷芹的母親、丈夫、孩子,親戚朋友和鄰居都買了保險。“我們農村家庭,少個壯勞力就是塌掉半邊天,買保險就是買平安,這錢花得值!”
羅家的經歷,加上大田壩鄉(xiāng)政府的鼎力支持以及保險公司業(yè)務員的廣泛宣傳,大田壩鄉(xiāng)老百姓的參保熱情很高。
大田壩鄉(xiāng)共有5934戶,村民22270人。2012年,全鄉(xiāng)參加計劃生育系列意外傷害保險的就有4053戶,參保率達到了83.6%。同時養(yǎng)老險、教育險、意外險等險種的參保率也不斷上升。
“目前商業(yè)保險已逐漸被全鄉(xiāng)廣大群眾接受,成為大田壩鄉(xiāng)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有效補充。”大田壩鄉(xiāng)黨委書記段體憲說。
中國人壽保山分公司的總經理褚光永告訴小編,近年來,農村保險業(yè)務發(fā)展很快。“我們的業(yè)務量中,60%以上來自于農村。這說明,較之于城市,農民對風險保障的需求更迫切,農村保險市場的潛力更大,需要我們精耕細作。”
誠實營銷,及時理賠
“村產”業(yè)務員讓人更信任
“保險是份承諾,農民交完錢,手里只剩幾張紙,很多人擔心被騙。這種情況下,陌生面孔進村開展業(yè)務,一方面很難得到百姓的信任,同時他們不了解村情民情,也難以提供百分百的貼心服務。”褚光永說,針對這種情況,保山分公司決定從當?shù)剞r村招錄業(yè)務員,經過培訓后就地開展工作。
如今,在大田壩鄉(xiāng)的山溝坡坎、田間地頭,常年活躍著一支中國人壽的營銷員隊伍。她們向農民介紹保險,也幫大伙砍甘蔗、采煙葉。
“男人們都外出打工去了,我們大田壩53名營銷員,差不多都是婆娘、姑娘。大家叫我們‘娘子軍’。”營銷員魯鳳珊笑著說。
在農村山區(qū),農民一般白天在田地里干活,晚上才有時間在家,所以保險營銷員的工作時間也只能選擇在晚上。魯鳳珊和姐妹們常常背著簡單的行李住在村公所或農民家里,和農民們同吃、同住、同勞動,姑娘們的臉個個曬得黝黑。
32歲的魯鳳平也是其中一員,已經有兩個孩子的她常年奔波于大山深處。“有的地方不通車,一天走二三十公里也只能拜訪幾十戶人家。”魯鳳平說她并不覺得累,這幾年能堅持做下來,除了有比種地高的收入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份工作對父老鄉(xiāng)親有好處。“每次看到意外事故發(fā)生時,被保人獲得賠償,我就有一種幫到了別人的成就感。”魯鳳平從去年12月進駐到昌寧縣柯街鎮(zhèn)沙壩村,用三個月的時間跑遍了該村535戶人家,基本上每戶都拜訪三次以上。
“四鄉(xiāng)八鄰都認識,要么是看著我長大的長輩,要么是叫我姑姑阿姨的晚輩,我賣保險,決不能夸大其詞,生拉硬拽人家,要‘只選對的,不選貴的’。投保后出險的,咱要站在村民的立場上,及時上報材料,督促公司盡快賠付。”魯鳳平說。
誠摯的情感,辛苦的付出,帶來豐厚的回報。
四個月里,魯鳳平簽出10年期“福滿一生”、“福星少兒”等保險近百份,保費收入達11.7萬元,另有5年期和意外傷害短期險10多份,保費收入1.3萬余元,沙壩村也在兩個月內成為“保險先進村”。
加大宣傳,做好服務
讓保險成為農民的“家常飯”
農險業(yè)務發(fā)展速度很快,但仍然面臨許多困難和障礙。
文山州西疇縣老麻沖村村民黃朝金今年33歲,他大哥是村長,在大哥的宣傳帶領下,黃朝金為養(yǎng)老早作打算,投保了一份中國人壽的養(yǎng)老保險。
“從今年開始,我每年交2000元,連續(xù)交10年,60歲之前,保險公司每年返還我390元,60歲至74歲,每年返還……”黃朝金得意地算著保險收益。
“我們村烤煙種得好,每家一年都有幾萬元的收入,一人一年交2000元不算高,平時少抽點煙、少喝點酒就節(jié)省下來了。”黃朝金說,很多村民盡管有經濟實力,但卻舍不得投保。“俺二哥去年投了和我一樣的保險,自己琢磨琢磨,又跑到保險公司把錢要了回來,說是怕被騙,可是這錢平時零敲碎打也花了,還不如像我這樣‘強制儲蓄’穩(wěn)妥、實惠些。”
“讓老百姓逐步認識保險、了解保險、認可保險,是開展農村保險業(yè)務的重要工作。”中國人壽文山分公司總經理崔文說,農民腰包鼓了起來,風險保障意識也提高了。擴大保險覆蓋面,關鍵是要做好宣傳工作,讓百姓認識到保險的好處。
崔文說:“保險觀念深入農民心中,一定要爭取政府的支持,否則保險業(yè)務很難在農村快速推進。”他說,西疇縣的農村保險業(yè)務在文山州乃至全省做得比較好,主要得益于縣領導的重視,要求每個鄉(xiāng)、村委會的負責人都要做農村保險的“宣傳員”。
無憂保提示:保險作為一個服務行業(yè),一定要更加用心打造品牌。對于文化程度有限的農民,銷售人員一定要簡單通俗地將產品的條款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把最適合農民實際的險種介紹給群眾。
標簽:

聲明: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所有權歸無憂保所有,轉載務必注明來源;
轉載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聯(lián)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