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郵政持股50%的中法人壽將為其尋找中間利潤 上周末,我國第一家銀行系保險公司——中法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法人壽)經過3年多的籌備,正式對外開業(yè)。據悉,中法人壽的股東之一是國家郵政局,在資本聯姻的關系下,郵儲柜臺可代理保險產品為年內
郵政持股50%的中法人壽將為其尋找中間利潤
上周末,我國第一家銀行系保險公司——中法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法人壽)經過3年多的籌備,正式對外開業(yè)。據悉,中法人壽的股東之一是國家郵政局,在資本聯姻的關系下,郵儲柜臺可代理保險產品為年內即將成立的郵儲銀行“開道”,提供穩(wěn)定的中間業(yè)務的利潤來源。
借7萬儲蓄網點找新利潤
此前,業(yè)內一直猜測交行或建行將成為首家銀保專業(yè)公司,沒想到拔得頭籌者竟然是“起死回生”的中法人壽。
據了解,股東雙方一為控股郵政儲匯局的中國國家郵政局,一方以銀行保險業(yè)務見長的法國國家人壽。據悉,中法人壽乃由中國國家郵政局與法國國家人壽保險公司(CNP)合資組建而成,注冊資金2億元人民幣,雙方各持股50%。雖然,位居國內第五大銀行的郵政儲匯局并非合資公司的直接出資人,但資本姻親下,中法人壽已具備了銀行保險公司的實質。
交行廣州分行銀保部的張先生告訴記者,銀行保險公司是指銀行或郵政通過設立、控股或參股設立的保險公司。其實,工行、建行、中行、農行、交行等國內各大商業(yè)銀行都曾積極謀求專業(yè)的銀保公司。通過銀保公司加深雙方深層合作,謀求加大中間業(yè)務利潤。
專家分析,中法人壽可憑借郵政全國7萬個儲蓄網點“大展拳腳”,重新洗牌國內銀保市場,給中小保險公司產生巨大沖擊,保險市場競爭必將面臨新的排位和洗牌。
中法人壽為郵儲“開道”
中法人壽剛剛宣布成立,郵儲銀行最快今年6月掛牌的消息馬上在業(yè)內不脛而走。該消息稱,成立后的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將由國家郵政局控股,并將一改過去只存不貸的模式,對外發(fā)放小額貸款。
業(yè)內人士稱,中法人壽的成立為“郵儲銀行”尋找利潤增長點。據悉,郵儲業(yè)務的“只存不貸、坐收利差”的模式一直被外界詬病。因此,2003年8月1 日,央行打破了郵儲的“包養(yǎng)”政策,將央行給郵儲的高存款利率下調,比老百姓存款的一年期利率還低,郵儲當年因此減少了45%左右的收入。郵儲業(yè)務由此被逼向市場競爭的前臺。
廣東郵政局不愿透露姓名的一位人士向記者透露, 在此困境下,郵政開辟了三大資金自主運用渠道,先自己攬儲再以“批發(fā)銀行”的角色給政策性銀行、農村信用社和國內商業(yè)銀行之間進行協議存款,同時以承銷商的角色涉足國債和金融債市場,進行銀行間債券交易。
相關鏈接
郵儲銀行成立“迫在眉睫”
據統(tǒng)計,截至去年年底,全國郵政儲蓄存款余額已經達到13000億元,僅次于國有四大商業(yè)銀行。
去年7月,國務院通過了《郵政體制改革方案》,確定成立郵儲銀行,去年底,國家郵政儲匯局向銀監(jiān)會遞交了郵儲銀行的籌建申請。
而在今年1月16日舉行的中國銀監(jiān)會2006年工作會議上,銀監(jiān)會主席劉明康明確表示,將盡快批復郵政儲蓄銀行的籌建方案,以確保2006年內該銀行各級機構均能組建到位,正式對外掛牌。
中法人壽3年“起死回生”
2002年9月,CNP就與國家郵政局簽訂了合同:各自出資50%,設立中法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總注冊資本金人民幣2億元。CNP曾樂觀預期,合資公司將在2003年初開業(yè)。
2004年12月6日,在獲得了中國保險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的驗收合格證書后,眼看只差完成工商注冊一步,中法人壽便可進軍市場,但開業(yè)的腳步卻突然停頓。業(yè)內傳出,CNP本想獨攬郵政渠道的如意算盤由于政策未獲批而落空,雙方的談判一直陷入僵局。
去年5月,驗收合格證書半年有效期即將終結,中法人壽依然沒有開業(yè)跡象。業(yè)界傳出其可能“胎死腹中”。
2006年3月末,中法人壽對外宣布正式開業(yè),此時離雙方簽定合約已有3年有余。
來源:信息時報 2006年3月28日 【作者:袁峰】
標簽: 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