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不屑當公務員,何出此言?
2015年度國家公務員大考在即,此次國考共吸引128萬余考生為爭奪1.3萬職位而戰(zhàn)。不過,今年國考報名數(shù)總量和競爭比例比去年有所下降?!?0后”大學生對報考公務員不屑。(11月28日《東方早報》)
如何得出了“90后”大學生不屑于當公務員的結論呢?原來,有研究機構專門就大學生就業(yè)方向作出了調查,最新發(fā)布的成果是:“90后”大學生報考公務員的熱情較去年有所減弱。參與本次調查的全國大學生共計2306名,其中男生1137名,女生1169名。四成大學生稱國考“不考白不考”,因為考試成本不算高。從調查的數(shù)字看,有六成大學生不打算考公務員。如果單純按調查數(shù)字,似乎可以認定“90后”大學生對報考公務員是沒有多少熱情的了。但是,不報考公務員并不能說他們不屑于當公務員。中國字的含義非常明確,“不屑”是什么意思?是認為不值得、不理會。今天的“90后”大學生真的到了對公務員不屑一顧的地步了嗎?這怎么可能呢?
記得曾看到某地查處一起事業(yè)單位招聘腐敗的案例,發(fā)現(xiàn)事業(yè)單位還是蠻吃香的,一個事業(yè)編居然可以受賄幾十萬元。試想,一個事業(yè)編都炙手可熱,何況是當公務員呢?只要你不是去看數(shù)字,不是去看統(tǒng)計,到生活中走一走,看一看,公務員這個職業(yè)仍然是魅力無窮的,決不像有人說的什么大學生“不屑”。當然,不能不承認,國考報名數(shù)量有下降的趨勢。為什么下降?人人網大學生用戶研究中心負責人給出的解釋是:隨著國家反腐力度的加大,讓這些外人羨慕的灰色收入和三公消費大為減少,所以報考公務員對于大學生的吸引力有所下降。不少“90后”也更傾向到氛圍活潑一些的公司工作。這個解釋很有點可笑了:國家反腐了,就沒人報考公務員了,實在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照此邏輯,國家反腐了,也應該沒有人想做官了吧,可實際上想當官的還是擠破頭。其實,無論怎樣反腐,怎樣減少灰色收入和三公消費,就目前而言,公務員穩(wěn)定的收入和有保障的福利以及未來的前景,還應該是大學生首選的職業(yè),即便是國企也無法撼動公務員的職業(yè)認可度。
只是,好是好,哪里那么容易就唾手可得呢!在我看來,“90后”大學生更傾向到氛圍活潑一些的公司工作,真實的原因是考試制度的問題。公務員被稱為國考,其考試難度超過國內的一切考試,而且公務員錄取不是單純以分數(shù)決定命運,這就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以今年為例,128萬余考生為爭奪1.3萬個職位,顯然那126萬多人只不過是陪考而已,這樣殘酷的競爭是導致一些大學生望而卻步的根本原因。相對而言,到一些企業(yè)特別是一些個體私企工作就容易得多了。我們必須老老實實承認,不是大學生不屑于當公務員,實在是要考一個有點兒檔次的公務員,真的很難。這就是當下大學生不愿考公務員內心的真實想法。
標簽: 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