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她是一位偉大的母親,丈夫離世,她坐輪椅靠雙手撐起這個家,盡管家徒四壁、風餐露宿也沒讓兒子流浪,即使補鞋子、撿破爛也堅持供兒子上學。俗話說,苦難是最好的教科書,她兩個兒子不但天資聰穎,勤奮好學,而且吃苦耐勞,勤儉節(jié)約。 她是一個苦命的女人,名叫朱小紅,出生九天就被父母送給別人撫養(yǎng),三歲患上了小兒麻痹癥,從此,雙腳嚴重萎縮殘疾,不能站立,二十四歲嫁給一名年齡大自己十幾歲,老實貧窮的農(nóng)民。90年代初先后生下兩個兒,在那個偏遠的山村,丈夫每天四處做零工,自己逢圩到街上補鞋,本來生活還可以勉強維持。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災難再次降臨到她頭上,十三年前,丈夫因病無錢醫(yī)治丟下兩個年少的兒子和殘疾的妻子撒手人寰。
她是一位偉大的母親,丈夫離世,她坐輪椅靠雙手撐起這個家,盡管家徒四壁、風餐露宿也沒讓兒子流浪,即使補鞋子、撿破爛也堅持供兒子上學。俗話說,苦難是最好的教科書,她兩個兒子不但天資聰穎,勤奮好學,而且吃苦耐勞,勤儉節(jié)約。2005、2007年先后考入南康中學,而后又先后考入南方醫(yī)科大學、山東科技大學。兄弟倆一直穿著別人贈送的舊衣服,學習之余常撿破爛、打零工,以減輕母親的負擔。
我原與她素不相識,只因今年暑假為兒子讀書,在南康中學附近租住學區(qū)房才與她萍水相逢,我們所租的房子同屬一個房東,她2010年從鄉(xiāng)下出來一直帶著兩個兒子住在狹小悶熱的車庫里,每天開著志愿者捐贈的殘疾人電瓶車去坪嶺農(nóng)貿(mào)市場補鞋,僅靠自己每月1000多元的微薄收入及一個富有愛心的家具老板支持和一些志愿者幫助維系艱難的生活。雖然得到了許多好心人的幫助,但因要供兩個兒子讀大學,生活依然十分困難,現(xiàn)已有6個月的房租沒交了,8月份以來的水電費也是我妻子在幫她交。
我為她多舛的命運感傷,我被她堅強的意志感動,我為她有這樣的兒子驕傲,我為她兒子有這樣的母親自豪。我毫不猶豫,決定盡我所能幫助她。于是,我找到了一名較富有的好友,她明確表示,愿意慷慨解囊,從下學期起為其兒子資助一萬元學費;我又到區(qū)殘聯(lián),為其奔走呼吁給她爭取了一個殘疾人公益性崗位。作為區(qū)社保局的負責人,我還想讓一位身殘志堅,為社會培養(yǎng)了兩個人才的偉大母親分享社會保險的福祉,使其能更好地安享晚年。所以我倡議:我們?nèi)w職工為其伸出援助之手,我每年帶頭捐助600元,職工每人每年捐助一兩百元,奉獻一份愛心,為其辦一份靈活就業(yè)人員基本養(yǎng)老保險,如果捐助的錢不足就由我墊底,如果捐助的錢有多就給其解決生活上的燃眉之急,并希望以后每一任局長,每一位職工把這份“愛心接力棒”傳遞下去,直至資助到她辦理退休,享受養(yǎng)老金待遇。 江西贛州市南康區(qū)社保局 鄧世平
江西贛州市南康區(qū)社保局:獻愛心,捐社保
2016-11-10 08:00:14
無憂保



聲明: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所有權(quán)歸無憂保所有,轉(zhuǎn)載務(wù)必注明來源;
轉(zhuǎn)載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quán)、違規(guī),請聯(lián)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