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依然在上漲。國家發(fā)改委副主任畢井泉近日在國新辦舉辦的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8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shù)(CPI)漲幅有可能高于7月。而7月份我國CPI同比上漲5.6%,漲幅創(chuàng)下1997年3月以來的新高。另外,畢井泉還透露,截止到8月底,36個大中城市豬肉(精瘦肉)價格同比上漲70.3%;8月份部分糧食價格環(huán)比7月份也略有上漲。
從今年前7個月的物價漲幅來看,雖然食品價格上漲在其中占了絕大部分比重,就此而言,目前的物價上漲主要是一種結構性的上漲,不會出現(xiàn)嚴重的通貨膨脹,但3.5%的漲幅還是超出了年初的預期,給民眾尤其是低收入家庭和困難群體的生活帶來了很大影響。
可以預計的是,中國正在進入一個物價上升的長期通道中。當前,雖然各級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來緩解物價上漲對民眾生活造成的影響,但總的來說,這些措施基本屬于應急型的,只能解困于一時,無法應對物價長期上升的趨勢。因此,必須探索一種機制,當物價上升影響到民眾的生活時,能夠自動熨平這種影響。而從目前來看,從壟斷企業(yè)的超額所得中拿出一部分來補償民生,我認為不失為一個可行的辦法。
壟斷總是以剝奪消費者剩余因而是以國民福利的受損為代價的,中國的壟斷更是這樣。因為中國的壟斷一般是行政壟斷,壟斷行業(yè)和企業(yè)的超額利潤并不是靠其勞動效率的提升帶來的,多半是因為擁有資源和政策性提價,但由此形成的超額利潤也沒有上繳國家財政或轉為國有資本金,而是直接或變相地轉化為職工收入或福利。近年來,很多壟斷行業(yè)的職工平均工資大大高于全國職工的平均工資水平就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點。比如,根據(jù)中石油的半年報,今年上半年中石油股份公司職工工資增漲了三成。因此,壟斷企業(yè)應該拿出自己的部分超額利潤回報社會,為國家紓解困難群體的生活做出自己的貢獻。
從壟斷企業(yè)的實際情況來看,它也有能力這么做。剛剛揭曉的中國企業(yè)500強顯示,國企占到500強企業(yè)近七成的比例,其營業(yè)收入占去年GDP的比例高達75%,其中前10名壟斷國企的營業(yè)收入約4.5萬億元,占去年GDP的比例超過1/5,單中石化一家,營業(yè)收入就高達1.064萬億元,占去年GDP的比例超過1/20。
但是,壟斷企業(yè)自己不會這么做,這就必須利用政府的強制力量,建立一種機制,將壟斷企業(yè)的超額壟斷所得,向全民所有者轉移支付。具體來說,可以從壟斷性、資源性行業(yè)政策性提價和政策性加價所形成的超額利潤中,提取價格調節(jié)基金,專項用于對受價格改革影響較大的低收入群眾和弱勢行業(yè)實施價格補貼。這項制度建立后,不僅僅只針對物價上漲,它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即形成一種“價格調整、利益調節(jié)、合理補償三位一體的價格改革良性循環(huán)機制”。其實,一些省份比如山東,已經(jīng)出臺了相關規(guī)定,利用壟斷超額利潤進行價格補貼。當然,這不意味著壟斷企業(yè)獲得超額利潤就合理合法,更不意味著壟斷不需要打破,而是在現(xiàn)實條件下的一種有益選擇。
必須看到,壟斷補貼低收入群體,只是緩解中國過大的收入差距和應對持續(xù)的物價上漲的一種方式。對困難群體而言,更為基本的,是要有穩(wěn)定的就業(yè),并提高其工資水平。在此基礎上,建立公平的社會分配機制。這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除此外,再分配體制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逐步提高壟斷企業(yè)上繳利潤給國家的比例,并建立國企向國家分紅制度。這不僅可以強制分享壟斷利潤與壟斷利益,也為再分配體制的建立提供“源頭之水”。通過再分配體制,把壟斷企業(yè)上繳給國家的利潤,使之更多地向民生傾斜、向弱勢群體傾斜、向改善公共服務傾斜,從而,惠及全民。
2007年09月07日 07:28 中國青年報(鄧聿文)
標簽: 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