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年以來,土地對于農民來說,就是命根子,沒了土地也就沒了生存的資本。只是隨著工業(yè)化的深入發(fā)展,部分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開始從事一些新的行當。但是,鄭州以土地換社保的作法是否讓農民丟車保馬,演變成又一次土地兼并?
歷史上,土地兼并的方式有三種,即地主的強行兼并、商人使用各種手段兼并和通過放高利貸兼并。當然,這三種方式常常結合在一起,既相互勾結,又相互轉化,共同盤剝農民,使農業(yè)生產逐漸萎縮,造成封建經濟出現(xiàn)循環(huán)性的危機。當然,土地兼并現(xiàn)象也往往都是在開國后,建國初期,統(tǒng)治者往往都是讓人人有其田地。
比如唐初實行的“均田制”,農民分得了田地。但是,好景不長。后來,統(tǒng)治階級除了“豪富之室,皆籍外占田”外,許多官僚公然憑借政治特權,用“借荒”、“置牧”、“包佃”的名義占奪土地。到開元中(安史之亂前),均田制已名存實亡?!岸】谵D死,非舊名矣;田畝移換,非舊額矣;貧富升降,非舊第矣”。 唐玄宗曾于開元九年(721年)至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大力開展檢田括戶,查出逃亡之農戶80多萬戶,田80多萬畝。
而這種現(xiàn)象是歷朝歷代都如此,只是方法不一樣而已。那么,土地換社保是否會淪落到讓農民丟失土地,而讓土地被一些官賈所兼并,導致農民無地種,無飯吃呢?這種事情并不是不可能!大城市如北京,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滿了北京之時,很多農民的土地被以各種理由當作了城市建設用地。他們失去了自己的土地之后,當然,有一部分農民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創(chuàng)業(yè)致富了,但是,還有很多沉浸在天子腳下的臣民高人一等的夢幻中,或者就是等著要國家的低保。
沒有土地,不愿意勞作,這些農民成了政府需要負責的一個大爛攤子。當然,相比于既有土地又不愿意在土地上種植作物而浪費資源來看,叫農民拿土地換社保確實不失為一件好事。但怕的就是有人趁機行匪。讓土地都變成自己的囊中之物,而讓農民永遠也不可能回到有安全感的日子之中。
另外,同樣是一國公民,為何城市居民可以不拿任何交換物就可以得到社保,而農民卻需要交出自己的土地呢?這是不是在無形之中制造了一種不公平?
標簽: 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