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興區(qū)黃村鎮(zhèn)桂村實施出租房“中介式服務”,圖為全村出租房情況圖。
本報記者 余榮華攝
常住外來人口接近780萬的首善之區(qū),加強和創(chuàng)新流動人口的管理服務
北京:讓流動有序 讓成果共享(新觀察·平安中國基層行⑤)
本報記者 余榮華
流動人口,對首都而言,是一道沉甸甸的考題。
根據北京市2012年統(tǒng)計公報,全市常住人口2069.3萬人,其中常住外來人口773.8萬人,占比為37.4%。數以百萬計、居住不滿半年的流動人口,尚未計算在內。
如何構建適應首都發(fā)展的人口格局,讓流動人口既能流動有序,又能共享發(fā)展成果?北京正在破題。
以房屋管人,變后置管理為前置服務
“村里有個中介站,幫你把房來出租。”走進京郊大興區(qū)的黃村鎮(zhèn)桂村,立刻能看到醒目的宣傳標語。
流動人口來到城市,首先要租房,而出租房又容易成為治安案件多發(fā)、影響平安穩(wěn)定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桂村戶籍人口共有800余人,住在村里的流動人口卻有約3000人。人員龐雜,來來往往,治安如何不出問題?強管理,先抓服務。村流動人口管理服務站站長桂建忠介紹說,從2009年起,村里抓住出租房這個“牛鼻子”,實施“房屋中介式服務”。
全村的出租房屋統(tǒng)一登記造冊,不符合安全標準的不能出租。流動人口進村租房,先到中介服務站登記,再由流管隊員領著去看房選房,最后與房主簽訂合同及各種安全責任書。村里還主動與周邊企業(yè)對接,為企業(yè)員工集中租房。桂建忠說:“服務全免費,我們還能代辦暫住證等?!?/P>
來自湖北的吳從華、呂紅珍夫婦,在桂村的桂源街開了一家電信小商鋪。呂紅珍說,這家店就是村里的中介服務站幫忙租的,“村里人領著找房子,簽合同,讓人放心,有保障?!?/P>
在中介服務站的檔案柜里,每套出租屋、每個企業(yè)都有一本檔案,房屋狀況、出租人及租房人信息一目了然?!耙苑抗苋?,我們將傳統(tǒng)的后置管理變?yōu)榍爸梅??!贝笈d區(qū)流管辦主任喬登林介紹,大興在村級設立300多個房屋出租便民點,在農民的回遷樓小區(qū)成立中介服務站,既便利了群眾,也實現(xiàn)了人房的有序管理。
為了調動基層積極性,大興還通過“以補促管”、“以獎促管”等形式,將流動人口管理與村干部的獎勵考核、村民福利分紅相掛鉤。
在青云店鎮(zhèn)垡上村,每一間出租房都事先拍照,錄入電腦,可隨時查詢。村里還承諾,流動人口租房時按實申報子女情況,村鎮(zhèn)負責安排入園、入學。服務站站長陳國正自豪地說:“全村1500多個租房人,沒有一個情況不清、證件不全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