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工資改革背后的艱辛
公務員工資改革方案已落地,大家可曾想過這改革的背后經歷了多少的困難?
公務員工資,一直是輿論熱點話題。目前,我國約有700多萬公務員。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工資制度,影響的顯然不只是公務員的個人福祉,更關系到國家的治理體系與成效?,F(xiàn)行公務員工資制度施行于2006年,缺陷日益凸顯,改革亟待破局。一邊是基層公務員為收入低對媒體大吐苦水,一邊是公眾對公務員福利待遇的各種“吐槽”,到底是哪些因素掣肘公務員工資改革?新一輪公務員工資改革怎么改?在收入分配改革全局中應處于怎樣的方位?
公務員恐怕已成為當今社會最受關注的一大群體,任何與公務員有關的信息都會被推上風口浪尖,引發(fā)輿論熱潮,此次的漲工資動議也不例外。盡管有著官方的聲明、專家的解讀、數(shù)據(jù)的支持以及在職公務員的現(xiàn)身說法,可輿論界似乎就是不買賬,反對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公務員也是普通公民,各行各業(yè)都在漲工資,為何唯獨公務員就不可?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xié)委員何香久曾提交了一份建議給公務員漲工資的提案。何香久舉例,一個正處級干部,從2006年至今的工資總漲幅約為37.2%,平均年增長4.7%,而同期我國GDP增長了74.8%。與企業(yè)職工相比,2006年,全國城鎮(zhèn)職工的年平均工資收入是21001元,到2013年,這一數(shù)字提高至47593元,同比增長了127%,年平均增長15.8%。
但何香久的說法很快招致輿論的強烈反駁。反對者認為,何香久忽視了企業(yè)職工平均工資基數(shù)偏低的事實。而相對應的公務員工資中,津貼補貼部分,處于不明朗的狀態(tài)。
2014年兩會期間,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協(xié)委員稱,應該在先規(guī)范公務員津貼補貼的前提下,再提公務員漲工資。
目標方向:4句話
調整工資結構
是指要把公務員工資收入中,過高的津貼補貼降下來,提高基本工資的占比
擴展晉升空間
是指打破現(xiàn)在公務員職務決定級別,級別決定工資的局限,使公務員不提升職務也能通過晉升級別來提高工資待遇
建立比較機制
是指要求定期對公務員和企業(yè)管理人員的工資水平進行調查比較,以此來作為提高公務員工資的重要依據(jù)
實施配套改革
是指要將薪酬改革納入到整個公務員體制機制改革,甚至是整個收入分配改革當中
改革不易,希望這一次的公務員工資改革可以真正保障到廣大公務員干部的利益。
標簽: 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