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漲工資,我們不妨放開來談
不當領導收入也能與領導持平甚至更高。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2日審議了《關于縣以下機關建立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制度的意見》,決定在職務之外開辟職級晉升通道。對基層公務員來說,這究竟意味著什么?根據(jù)此次《意見》,基層公務員收入將實行職務與職級并軌制度。也就是說,公務員收入以職務為依據(jù)之外,還能以職級為標準。(12月9日《半島晨報》)
近年來,公務員漲工資問題一直被提及,但卻鮮有實際動作。那么,公務員工資到底該不該漲?漲又該漲多少?或許回答這個問題并不那么簡單,但我們卻不得不回答,因為事實已經(jīng)擺在眼前,聽之任之、模棱兩可只會讓社會各方對這一問題的分歧更加嚴重,反而會激發(fā)社會各界的內(nèi)部矛盾,這絕非聳人聽聞。所以,談及公務員漲工資問題,我們不妨放開來說。
首先,我們勿需“避諱”談及公務員漲工資問題。不可否認,公務員作為特殊的職業(yè)群體,一直就被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其待遇“特殊”是顯而易見的。特別是,隨著近幾年反腐倡廉工作的大力推進,社會各界開始對公務員服務質(zhì)量、公職人員形象等問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官員貪腐問題、權力濫用問題也在頻發(fā),極大地損害黨政部門及公職人員的整體形象,要在此時給公務員加工資,無疑會引起公眾不滿,造成不必要的負面影響。這也許是我們一直“避諱”談及公務員漲工資問題的重要原因。
然而事實上,我們不得不說,貪腐官員只是少數(shù),絕大多數(shù)普通公務員既沒有貪腐問題,而且工資待遇確實也偏低。這就是我們要談及的第二個問題。我們不妨做個縱向?qū)Ρ龋瑥?006年開始實施公務員法啟動公務員工資改革以來,公務員工資水平基本在“原地踏步”,和物價水平、地方收入平均水平相比,確實是“拖了后腿”。加上基層公務員的晉升空間有限,也無所謂“灰色收入”,其待遇水平確實并不高,這是事實。所以近幾年,普通公務員群體一直呼吁加工資,從這方面說來,基層公務員一再呼吁漲工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那么,公務員公眾到底該不該漲、漲又漲多少?我們不妨放開來談。筆者以為,公務員正常的工資增長機制理所應當,但也要讓公眾信服。這就需要從三個方面來處理。
其一,用財產(chǎn)公開為公務員漲薪“鋪路”。社會各界普遍質(zhì)疑公務員加薪問題,其根源還在于對公務員“高收入”的猜測與質(zhì)疑上。特別是,因為官員貪腐問題,尤其是小官大貪案件的負面影響,讓公眾對公務員收入,尤其是對“灰色收入”的過分擴大猜測,才會強烈反對公務員加薪。倘若通過財產(chǎn)公開制度來給公務員“亮亮家底”,在收入透明的前提下,讓公眾明白,絕大多數(shù)普通的基層服務崗位,并不是什么高收入職業(yè),他們也更不是什么貪腐分子。想必,在此基礎上適當提高公務員待遇,公眾自然也會理解。
其二,用服務質(zhì)量為公務員漲薪“加分”。公務員,說白了就是為公眾服務的工作人員,無論其待遇如何,還是要從根本上做好“為人民服務”的本質(zhì)工作,而不是“一杯茶、一根煙、一張報紙過一天”的生活。只有做好了本職工作,才能勞有所獲,也無愧于漲薪。
其三,用制度規(guī)范為公務員漲薪“護航”。這里所說的制度規(guī)范既有對公務員行為的規(guī)范,也有對公務員漲薪的制度規(guī)范。前者要求公務員嚴格執(zhí)行公務員職責規(guī)范,杜絕貪腐行為,按章辦事;后者則是要建立公務員工資增長機制與地方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相關聯(lián)的制度規(guī)范,以避免公務員“自彈自唱”的尷尬,也可以避免公眾不必要的質(zhì)疑。 戴慶鋒
拓展閱讀
財政處長的“年貨”與公務員薪酬改革
近日,在公務員薪酬改革宏大的敘事背景之下,有兩則新聞就像在這場饕餮大餐中,留在牙齒上的兩粒肉末,未能引起輿論廣泛的關注。
一則來自12月4日人民網(wǎng):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礦山環(huán)境治理項目評審專家周某,收了210萬余元的咨詢費后,幫助企業(yè)向原財政部經(jīng)濟建設司環(huán)境資源處處長姚勁松打聽相關項目資金的審批情況,專家先生從210萬贓款中拿出了50萬,送給姚勁松,人民網(wǎng)對此事件的報道中,這筆贓款對應的是“年貨”二字。一則是來自昨日《大河報》:拜泉鎮(zhèn)黨委書記“邀請”村支書和當?shù)匾晦r(nóng)民,就征地補償問題協(xié)商,村民還沒開口,村支書當著鎮(zhèn)書記和鎮(zhèn)人大主任的面,就把這村民打了,后果也不是怎么嚴重,報道中稱,一顆牙打掉了,幸好還有命在。
這兩者新聞放到一起,要對公務員薪酬改革做一點評論或者反證什么的,倒不是要對打人的村支書評個柔道某段的級別認證,也不是說姚勁松收禮以年貨的名義,多么取之有道也順便弄個啥專業(yè)級別,然后考慮是否工資要漲一下。當然,這都是玩笑話。不過,從中可以借鑒的地方還是有的。
咱們說村支書是最基層的領導,甚至都沒有走到公務員的序列里,他敢于打人是因為手中握有權力。一般而言,這種敢于當著自己頂頭上司的面暴打村民的事,是不會出現(xiàn)的。村支書當著領導的面打村民,其實也是表忠心的一種方式,潛臺詞是:書記大人,這刁民因為征地補償款的問題給您添麻煩了,我當您的面教訓他。如果不是這樣,鎮(zhèn)書記平時不僅嚴以律己,又治下清明的話,估計借他個膽也不敢這么做。
處長的年貨這事,其實是沒有新意的,不過就是資本、權力掮客和官員之間的一臺戲。兩則新聞有相同之處,那便是,官本位思想侵淫有年,社會的部分現(xiàn)實仍然是以權力為中心所勾兌的一鍋醬湯。不管處于社會最基層的支書大人,還是居廟堂之高的國家部委官員,官本位遺毒并未真正肅清。
在此語境下的公務員薪酬改革,最核心的內(nèi)容是職級與職務的并行,在比較主流的認識中覺得,這對官本位有政策破冰的積極意義,當然對此我是認同的。不過,這應該有個前提或者說在推行基層公務員職級制時有些問題是需要同時解決的。比如,誰具有對公務員職級評定的權力呢?目前來看公務員退出機制并未有效建立,公務員工資也沒有按照市場勞動力定價原則實行,誰具有公務員職級的評定權便顯得尤為重要。
兩種情況分別是這樣的:一是公務員職級的評定由專業(yè)的、獨立的不被個人權力所主導的機構(gòu)來評定,公務員的年考制度與升降、獎懲應該公開、透明,便于制度與輿論監(jiān)督,當然最好“陽光法案”早落實。我們購買公共服務當然明白,一個泥瓦匠和一個室內(nèi)設計師所要支付的報酬是不同的,這是公務員職級與薪酬掛鉤的合法性基層。誰是泥瓦匠誰是設計師這要有專業(yè)機構(gòu)說了算,具體的業(yè)績和履職情況可以參考所在單位的評分。
另一種便是,職級高低由領導或者上級說了算。假如是這種情況,我們所謂的“破除官本位”的薪酬改革,無非又是權力主導下的,級別獎賞產(chǎn)生的新的不公。要不大家一團和氣的集體晉級;要不又如處長家的年貨那樣,本該成為廣大基層公務員福祉的好政策,反而更易于推高權力的金字塔構(gòu)架,俯視千萬基層公務員,誰高誰低恐怕最終還是走回“年貨”與作踐更弱小者的來時路了。 文/貓之魚
標簽: 漲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