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2日,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下發(fā)《關于公布第一批企業(yè)年金基金管理機構的通告》,公布了經企業(yè)年金基金管理機構資格認定專家評審委員會評審,并經中國銀監(jiān)會、中國證監(jiān)會、中國保監(jiān)會同意的第一批37家企業(yè)年金基金管理機構名單。
自此,企業(yè)年金入市工作開始啟動。為此,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特別邀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財政部以及參與第一批年金管理機構評審的多位專家,于2005年10月22日—23日在北京京都信苑飯店舉辦“中國企業(yè)年金制度建設與市場發(fā)展高層論壇”,對相關熱點問題進行綜合探討。搜狐財經頻道作為聯合承辦方對本次活動做了報道:
林建泉:美國友邦退休金管理及信托有限公司副總裁
演講全文:作為香港人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問題,香港人就是每一句廣東話里面都有英語,當我們跟你們談話的時候我們的普通話一般都是不準,不留利,所以在這個過程里我要是說的不清楚,你們慢慢聽。第二,PPT全部都是英語,我會盡量用我的不留利的普通話跟大家談談這個過程。這個過程中你們如果有什么問題可以多一點提問,今天我要說的課題是“風險的特征和管理”昨天楊教授說了三大誤區(qū)和八大注意這跟我的課題有點關系。對我來說我的目的就是把我的東西說的短一點,有什么問題可以多一點提問,不過有一點媒體要幫忙,這次來我是代表我自己來,不是代表AIG。
今天我們從香港的強積金跟中國的基金有什么相同和分別的地方來談。簡單來說香港的強積金跟中國的年金我覺得有一點類似的就是,香港都是說退休金計劃,它是在1990年左右開發(fā)的,跟現在2005年中國的年金市場是比較類似的。最重要的一點我們在做ORSO和Interface怎么過度?在強積金的架構里可以跟大家分享我們的看法,跟中國企業(yè)年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在香港的強積金看到最重要的一點,可以說每一個個人看的跟企業(yè)年金都是一樣的。唯一一個就是成員、雇主是參與這個計劃,讓這計劃變成一個個體,每一個個體都是一個法人。在產品里比較重要的一點是擁有權,所有資產都是雇員自己的,這跟中國現在有一點點不一樣,要是做企業(yè)年金的時候,公司愿意把資產百分之百給員工了,那么擁有群就很清楚了。另外Interface本身是一個計劃,計劃本身就是看這個產品是不是有前途,是不是很開放,所以只要你做得出來產品,競爭是很公平的。這跟企業(yè)年金不一樣,企業(yè)年金是只有一個產品,雇員自己沒有選擇權。我們香港有一個重要的特色,我們的每一個基金都是獨立來看的。昨天楊教授說了一點,就是經管有余,效率不足。因為每一家公司都要靠它自己本身規(guī)模夠大才可以有經濟效益,但是要普及企業(yè)年金不可能只看大的企業(yè),怎么來談中小企業(yè)?還有這是一個剛剛起步的市場,這時候規(guī)模是需要推動的。就像賣保險一樣,為什么友邦要有代理人的概念呢,原因是代理會把概念講給你聽。
(案例)每一家公司要做這個市場都要有一個過渡期,比較重要的就是成立一家公司現在已經做完了,接下來就是產品的控制。在香港做事每一個部分都是比較清楚的做一個產品出來是需要政府的批準,和內部的批準,產品本身要是不掙錢的,著個產品不可能到市場賣這是基本的要求。第二就是系統,因為這是企業(yè)年金,雇員的資料比較多,所以系統的要求比較高。所以如果這個做不好,出來以后還是“跑”不動的。還有我們看到比較特別的,就是培訓。可能昨天聽很多人說了,中國什么都缺,就是人不缺,人不缺,但是有能力的人是不是缺呢?這是一個大的問號。所以我們要培訓員工,把資料很好的介紹給客戶,這是市場推廣很重要的一方面。作為一家公司來講企業(yè)年金還是一個大問題,從一家公司里做產品,現在在企業(yè)年金里是比較模糊的。在香港我們是很清楚的,我們有一個產品做出來都是一站式的服務?,F在在中國每一家都要做,壓力是很大的,這個市場里的競爭也是很大的。還有一方面就是系統,中國現在的系統水平是很低的,投資類型不太多,所以系統的要求沒有太大的變化。我們香港最大的條件就是本身計算繳費已經是相當大的基數。還有系統一開始就要達到一個比較高的水平,包括客戶的要求、比如繳費一個月里要操作完畢,要是客戶不給錢我們就進入公司經管部門,所以公司對系統是有很多要求的。還有就是做預算,怎么樣推動這個市場?在香港平均來說一個基金計劃只有9個成員,所以對我們來說要跟這么多公司談,一家企業(yè)可能是50萬員工,最大的分別就是要推動這個市場有多少家大企業(yè)在做?我相信以后在中國市場里這些過程我相信都是要做,只是可能是3年、5年、7年以后再來做。香港很簡單因為它是強制性的,一定要在一年的時限里做完。在做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跟客戶溝通,香港每一家公司參與一個計劃都是通過的安排去找人,我們做產品都是以個人為主做推動的。所以我們會用6個月的時間教會我們的員工懂這些知識,做中介人有基本能力的要求,因為他出來談的時候不是一般的公司,都是針對投資公司提的問題,所以他一定要懂這些知識的。我們準備了很多不同的公司,包括我們做產品的時候會把退休金計劃的資料給每一個員工。他們可以在互聯網、互動語音上查詢自己針對的客戶的資料,從而更好對他進行咨詢。當我們推行強積金計劃的時候有兩個基本的模式,一個是本身有退休金計劃的,一個是沒有退休金計劃的。如果本身有退休金計劃的你要強調你的這個計劃跟他原來的計劃有什么不同,是產品不同,還是什么不同,這些都要說明白,因為說明白他們會比較清楚自己的選擇。本身沒有退休金計劃的就是對他進行推廣。所以整個過程要做的很差的話,以后你的壓力會越來越大。 我們的系統里不是只有一個環(huán)節(jié)的,還有很多的環(huán)節(jié)比如有Interface、CALL CENTER,包括Systems,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做的都是很好的。在整個企業(yè)年金里有一個地方大家可能現在還沒看到,就是政策改變以后怎么樣適應政策的改變?這個時間需要多長的時間?
我們香港在03年的時候做了一個很簡單的,只是把一個技術計算繳費單位數量從4000塊變成5000塊,對我們來說整個過程,第一所有的系統都要改,這個改需要時間,需要費用,簡單的說要是 50萬個客戶,要把50萬份資料全部交給員工的手中,這個壓力很大,成本很大。第二,有很多系統的測試,還有員工要是對這個問題說對他有什么影響,要是同一天同一個時期所有的員工問這個問題,你的系統應付得了嗎?這都是很大的風險。整個過程里,我們要跟我們的中間人、同事和面對我們的客戶每一個人都要做一個很好的安排,所以我們香港只改了一個數字就是4000到5000,所以要看公司的能力,看我們的系統有沒有這個能力,還有改的過程需要做很多測試,如果最后測試還是錯了一點點,怎么辦呢?所以總體來講風險很多,一家公司做一個產品出來肯定會有一定的預算。最重要的就是Implementation。整個做的過程中第一,如果錢他扣了這個錢他沒有拿去投資,這個怎么辦?還有你什么時候把員工拿的錢發(fā)到他手上,如果這個員工說他要離職了,只說了一句要離職,其他什么資料都不給我們,如果錢不退給員工,員工會投訴你,所以做的過程中還需要很高的透明度。最后講講怎么處理風險呢?我自己說不出來,在香港每一家公司都是看它事前的變化,都是以客戶為主,因為客戶就是企業(yè)員工就是決定你這家公司有沒有能力存在的。整個里面最重要的就是透明度,還有怎么樣把風險降低,作為一家公司運作的時候需要一個標準的程序,減少以人為主,盡量以“機器”為主。還有就是,我們看到最后的這些公司,強的會留下來,差的會被淘汰,客戶的眼睛是雪亮的,不是說企業(yè)要做什么東西就一定可以做出來的。剛才說了很多遍了教育是一個很大的方面,這可以通過培訓、宣傳、廣告、等等方式來做。如果全部都是政府來做也是不可能的,每一家公司都參與,分擔一些,這個市場就可以發(fā)展的更好。 怎么推廣企業(yè)年金,這是依賴Regulator、service Providers&Enterpris共同來做的。我就講這么多,謝謝大家!
時間:2005年10月23日13:12 來源:搜狐財經 (責任編輯:陳曉芬)
【作者:陳曉芬】 【出處:搜狐財經】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