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的老齡化,加劇了中國的社保難題,它對中國經濟有著深遠影響。
社保難題首先影響的是儲蓄率。我們先來看所謂中國的高儲蓄率。
根據今年6月份世界銀行的一份分析報告,基本結論是中國的儲蓄率在1980年代的時候是35%,在1990年代到2001年是世界上最高的。
這種高儲蓄率可以分解為家庭儲蓄、企業(yè)儲蓄和政府儲蓄,核心是中國的家庭儲蓄率處于世界最高水平。家庭儲蓄為什么高?人民銀行的儲蓄動機調查發(fā)現,從2000年以后,中國居民的儲蓄意愿或動機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社會保障有關的動機,包括養(yǎng)老和醫(yī)療。
家庭儲蓄高有什么影響?儲蓄作為經濟增長的一種資金來源,通常是經濟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和要素。中國的高儲蓄在過去對經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從1997年之后我們告別了過去的短缺年代,內需的擴張應該成為經濟增長的動力,那么此時高儲蓄的作用已經倒過來了。所以,推進社保,包括減少大家預防性的儲蓄動機,把儲蓄調下來把消費推上去,這是不同時代的不同目標。
最后來看人口結構、社會保障和經濟發(fā)展之間的關系。對這個問題,理論上的看法比較清楚,但實證分析證明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時期并不能對理論結論給予足夠的支持和證明。比如理論上現收現付制對于國民儲蓄具有減少的功能,而積累制具有增加的作用,因為它是強制性儲蓄,即使你想消費掉也不行,老板直接代扣掉。但是實證的結果并不完全這樣。我們覺得可以解釋的答案是,簡單來說,這是一個復雜的、綜合的互相作用的結果,有很多互相抵消掉的因素,理論的一些觀點是成立的,只不過現實中被另一些因素抵消掉了。
第二,這涉及到全國社?;鸬膯栴}。首先很重要的一點是,做實個人賬戶對將來的儲蓄或者說經濟會有什么影響。從事實來看,個人賬戶上的錢被拿去彌補統(tǒng)籌賬戶的虧空,現在拿出來單獨做實,政府就要彌補支付,實際上會減少政府儲蓄,增加個人儲蓄。
但是,到這里問題已經不完全只是對儲蓄的影響,對整個經濟有重要影響的一個問題是,個人儲蓄和公共儲蓄誰的效率更高?這背后是這些儲蓄如何轉化為投資機制的問題,養(yǎng)老基金強制性的積累和公共儲蓄或者公共支出如何運作的問題。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題目。
企業(yè)年金已經開始運作,個人賬戶在全國將要逐步做實,都面臨著一個投資運作的問題。今天,正在投資運作的全國社?;鸫蟾攀侨珖顿Y政策最寬的一個機構投資者,而強制性積累的這筆基金能否有效發(fā)揮作用需要市場和投資管理作為支撐。因此它對整個經濟的作用,取決于它的運作管理模式和市場的關系。但這是一個互動的過程,不可能先有市場發(fā)展,后有所謂基金的發(fā)展。最成功的互動典型當屬智利,而在世界資本市場上,三分之一的資金是養(yǎng)老金。
(本文研究由高西慶、李克平共同完成,李克平闡釋。本報記者肖華根據錄音整理,有刪節(jié),未經作者審核)
2006-01-12 17:18:31來源: 南方周末(廣州)
【作者:高西慶、李克平】 【出處:南方周末】
標簽: 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