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過完春節(jié),離退休人員便開始陸續(xù)來區(qū)社保局進行養(yǎng)老金待遇領取生存資格認證,由于區(qū)社保經辦機構認定服務窗口場地容量小,認定服務沒有限定認定數(shù)量,每天前來認定的老人早早地就排起了認證長隊,工作現(xiàn)場人頭攢動,沸沸揚揚,認證的老人多則200人,少則有100多人,特別是夏天,天氣炎熱,大廳擁擠,空氣污濁,許多年老體弱、行動不便的退休人員更是喋喋不休,牢騷滿腹。有時候,老人因身體狀況差異不同,預想不到的事也會發(fā)生。2013年6月份,一位拄拐杖前來區(qū)市民服務中心認證的退休人員,因上樓梯,不慎滑倒在地,不省人事,社保局的工作人員聞訊立即趕到出事現(xiàn)場,把老人送上急救車,由于搶救及時,老人避免了一場大禍。這種偶發(fā)事件盡管很少,一旦發(fā)生,就人命關天。
認證人數(shù)多,工作壓力大,為盡快讓認證老人減少排隊等候時間,工作人員中午加班加點的事是常有的,有時候,工作人員中午在局里吃快餐,吃完飯后又緊接著加班,工作時間長了,工作人員也受不了,特別是偏遠鄉(xiāng)(鎮(zhèn))到城區(qū)認證的退休人員,如果下午下班前仍未認證完,很有可能就要第二天再來或在城區(qū)居住。這種耗時認證服務給退休老人帶來諸多不便,同時也引發(fā)了老人許多不滿情緒。
2014年,黨的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縣(市、區(qū))如火如荼的開展,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江西贛州市南康區(qū)社保局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主要開門納諫,聽取群眾對社保經辦機構服務民生的意見和建議,在征求意見過程中,群眾特別是離退休人員反映最集中最尖銳的民生服務的訴求就是養(yǎng)老金待遇領取生存資格認證難問題,對這個一直困擾社保經辦機構的難題,局長鄧世平看在眼里,想在心里,他決意把這個難題徹底解決,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民生問題,通過多方調研論證,集思廣益,全局上下一致認為這個難題“遲改不如早改,長痛不如短痛”,“民生問題是大事”,“以資格認證作為服務群眾轉作風,作方式的突破口,徹底扭轉‘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不良作風”。
該局找準問題,主動出擊,自我加壓,立行立改,多措并舉,立即實施一系列靈活、快捷、便利的認證服務方式,一是對前來資格認證的退休人員實行錯峰辦理,分流辦理,以服務對象身份證出生月作為資格認證的時間,即服務對象劃分為12個月時段分流辦理,這樣既減少了工作量,又避免了人員擁擠。二是針對偏遠(鄉(xiāng))鎮(zhèn)退休人員到城區(qū)辦理認證,路途遠所帶來的困難,該局提出了“服務向下延伸”的思路,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在各鄉(xiāng)(鎮(zhèn))、街辦配備和建立資格認證軟件系統(tǒng),主動把認證的服務前移到鄉(xiāng)(鎮(zhèn))、街辦勞動保障事務所辦理。三是對一些體弱多病、行動不便的退休人員,該局開展定時定點預約上門服務,把認證服務送到家里。如今退休人員在家門口就能夠享受到就地就近,快捷便利的認證服務了。
措施接地氣,認證減負擔,簡政放權惠民生,就地就近得實惠,家門口認證既掌握了離退休人員的生存狀況,又簡化了辦事流程,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綠色通道終于打通。錯鋒認證,家門口認證,上門預約認證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的實施深受全市離退休人員的廣泛贊譽。
江西贛州市南康區(qū)社保局 溫圣巍
2014年8月26日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