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陳昌盛在接受媒體專訪時建議,未來我國改革的中期,2015年~2017年年間,應重點實施 “國民基礎社會保障包”制度。即實施主要由中央和省級政府承擔支出責任的、低標準均等化的“國民基礎社會保障包”制度,以促進人口自由流動,保障國民基本社會權益;2018年~2020年間,“國民基礎社會保障包”兜底功能基本完備,政策可持續(xù)性逐步體現。
保障包的內容當前包括:用名義賬戶制統(tǒng)一各類人群的基本養(yǎng)老保險制度,基本養(yǎng)老保險(放心保)基金實行全國統(tǒng)籌,現行參保補貼政策不變。
國民基礎社會保障包還包括,中央政府對義務教育生均經費實行按在校生人數均一定額投入1500元/人年,對全國低保對象按人頭實行均一定額補貼100元/人月。
關鍵的一點在于,如果上述“國民基礎社會保障包”得以順利推廣,上述待遇都將統(tǒng)一記錄到個人社會保障卡中,不分戶籍全民普惠享受。
這一點如果順利達成,也就意味著社保碎片化難題的破冰,以及戶籍壁壘的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