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4月底,三家最大保險公司在2005中國保險業(yè)對外開放元年的成績單亮相完畢。中國人壽(2628.HK)、中國平安(2318.HK)、中國財險(2328.HK)2005年年報全線飄紅,但年報公布之后至5月8日收盤,表現(xiàn)殊途。
中國人壽與平安分別上漲15.8%、3.6%,股價迭創(chuàng)新高。但中國財險年報公布后連續(xù)兩天狂跌13.8%和8.4%,兩天之內(nèi)超過80億港元市值蒸發(fā)。
凈利潤絕對值:人壽領跑 財險墊底
中國人壽在保費收入增長上遙遙領先,中國平安則以較為積極的投資策略拔得投資收益率頭籌,而中國財險對其業(yè)務以及投資組合的策略調(diào)整則令其收入與業(yè)績均遜于另兩家保險巨頭。
2005年,中國人壽實現(xiàn)保費及保單管理費收入800.38億元,同比增長23.1%,遠遠高于中國平安與中國財險。后兩家2005年已賺凈保費收入分別為532億元、498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78%、1.63%。
如年報所言,在一個“競爭加劇”、“惡性競爭”、“競爭非常激烈”的市場中,三巨頭各自市場份額下滑在所難免——
2005 年,壽險市場上,中國人壽份額由上年的47%下滑至44%,中國平安則由17.2%下降至16.1%。財險市場上,中國財險的市場份額由2004年的 58.1%降至的51.5%,一季度更跌至49.3%;而中國平安卻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當年市場占有率上漲0.4個百分點,增至9.9%。
然而在凈利潤方面,2005 年三大保險公司卻均告飄紅。其中,中國人壽與中國平安兩大壽險公司分別實現(xiàn)凈利潤93.65億元、42.6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9.7%、35.6%,每股收益分別為0.35元、0.56元。而最大的財險公司中國財險則稍遜一籌,但2005年僅實現(xiàn)凈利潤11.13億元,雖凈利潤同比增長731%,每股收益僅為0.10元。
業(yè)務調(diào)整各有側(cè)重
中國人壽與中國平安不約而同加大了對個險市場的開拓力度,在短兵相接之中各有斬獲。中國人壽2005 年個險業(yè)務保費收入增長25.5%,達688.8億元;團險業(yè)務保費收入增長70.8%,達12.6億元。事實上,自人壽上市以來,一直致力于拓展個人壽險業(yè)務,而對于利潤率較低的團險等業(yè)務發(fā)展力度并不大,個人壽險保費收入占總保費收入的比重由2004年的82%提升至2005年的84.3%。
與中國人壽一樣,中國平安推行業(yè)務調(diào)整策略,收縮了銀行保險業(yè)務,也把業(yè)務重點放在個險市場。2005年,占據(jù)中國平安利潤83.3%的壽險業(yè)務中,除了個人壽險業(yè)務上漲15%外,銀行保險和團險業(yè)務均繼續(xù)收縮,保費收入分別降低了11.7%和15.6%。同時,中國平安個險收入占壽險總保費的收入比例達到了83%,比2004年提升了10個百分點。
2005年,中國平安財產(chǎn)險保費增長19%,遠高于財險巨頭中國財險的增長速度。而后者對此的解釋是“業(yè)務結(jié)構(gòu)的調(diào)整”:正因為提價策略和嚴格承保條件,直接導致中國財險2005年車險業(yè)務出現(xiàn)負增長。
同時,中國財險綜合成本率卻要高于平安財險,其財險領域的規(guī)模經(jīng)濟效應并不顯著。
保守代價踏空2006
2005年,上證綜指全年下跌8.33%,但同時卻孕育了2006年的一輪上漲行情,年初至今,上證綜指上漲幅度已近30%,保險三巨頭在股票市場上也都或多或少嘗到了甜頭。
2005 年,中國人壽實現(xiàn)投資凈收益166.9億元,同比增長47.44%,投資收益率為3.86%,比上年提升0.37個百分點。而中國平安總投資收益為 96.55億元,總投資收益率為4.3%,較上年提高了0.7個百分點。中國財險已實現(xiàn)及未實現(xiàn)的投資凈損失為3.36億元,較上年度9.88億元的凈損失減少了6.52億元,同比下降了66%。
面對變化莫測的股票市場,持有還是拋出股票和基金,三巨頭做了不同的抉擇。中國人壽與中國平安均加大了在權益類資產(chǎn)上的配置比例,而中國財險卻選擇了減持,但其投資的出位卻沒有帶來更大的收益,反而可能錯失了今年以來的股市上漲良機。
2005年,中國人壽的基金投資規(guī)模增加到336億元,增加了109億元,在資產(chǎn)配置中比例也從4.6%上升到6.8%。中國平安保險的基金投資規(guī)模增長更為迅速,從2004年的54.97億元增至100.58億元,增幅達82.97%。
可能是出自對2004年投資虧損過度的心有余悸,同期中國財險卻選擇了減持,比2004年減少了49%,至28.4億元,成為三大保險公司中惟一一家減持基金的保險公司。
也就是,中國人壽與中國平安去年均選擇增持,權益類資產(chǎn)配置分別由2004年的4.6%、2.6%上升至2005年的8%、5.7%,而中國財險卻由10.4%下降至5.2%,很可能使其踏空2006年A股和基金市場的持續(xù)上漲行情。
年報亦顯示,2005 年三公司均重資屯于債券之上,投資占比都在50%以上,而在股票上的投資比例平均卻僅為1.2%。債市早就是驚弓之鳥,而且今年流動性泛濫的局面可能仍很難全面改觀,債市的尷尬局面仍將繼續(xù),這將給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帶來不小壓力。同時,由于年初以來股票和基金的走強,而債券市場則出現(xiàn)盤整態(tài)勢,較低的權益類配置和較高的債券配置有可能拖累2006年投資收益。
在固定收益類投資中,由于要對定期存款、次級債券和非國債類投資的利息收入征收所得稅。因此,中國財險2005年有效稅率高達50%,而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兩家有效稅率卻分別只有18.6%、11.4%。在高盛、摩根士丹利等維持或調(diào)高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投資評級的同時,中國財險卻因其業(yè)務發(fā)展的滯緩和保守的投資付出了代價。摩根士丹利維持中國財險“減持”評級。
中國證券周刊 本刊記者 李恒春 韓艷/文 2006年第17期(總第1220期) 出版日期: 2006-5-13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