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簽: 老有所依
新農保讓烏魯木齊農牧民“老有所依”(圖)
2017-04-08 08:00:01
無憂保


養(yǎng)兒防老,積谷防饑,這是流傳廣泛的農村諺語。
而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新農保)工作的開展,讓這個諺語有了新解:新農保讓養(yǎng)老有了堅實的保障。
2009年開始,和全國20多個省市一起,新疆首批試點的13個縣市開始試點新農保工作。
作為首批試點縣市,烏魯木齊縣(含北郊三鄉(xiāng)鎮(zhèn))已有3.5萬符合條件的農牧民參加了新農保,占全縣符合參保條件的92%。
今年,隨著首府將全面開展新農保工作,首府20余萬農業(yè)人口都將受惠于這項政策。
2010年2月9日,在烏魯木齊縣板房溝鄉(xiāng)舉行的新農保試點工作啟動儀式上,農牧民代表領到了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金。(資料圖片)
老輩留下的話得改改了
6月20日,是烏魯木齊縣永豐鄉(xiāng)農民馬會過60大壽的日子,他的外孫今年也滿16周歲了。
除了過壽的喜慶,讓馬會高興的還有,過了生日,他就能領到85元的基礎養(yǎng)老金了。
現(xiàn)在,外孫也符合參加新農保的標準了,加上已參加新農保的女兒和女婿,馬會和女兒一家四口全部參加了新農保。
多喜臨門,馬會等這一天等了很久。
馬會是土生土長的烏魯木齊人,女兒嫁在同村,馬會和老伴帶著外孫生活。
養(yǎng)兒防老、積谷防饑,出生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馬會知道這個諺語。
沒有兒子,老兩口種地、喂雞、養(yǎng)羊,日子過得還算安逸,女兒、女婿經常會到家里噓寒問暖,并按時給馬會一些零用錢。
隨著農村政策的好轉,馬會不僅享受了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還住上了舊村居改造工程的紅頂黃墻歐式抗震安居房。
日子好了,但馬會心中總隱隱有一些擔憂,“女兒出嫁了,出了自家門就不是自家人,防老還得養(yǎng)兒呀”。
2009年6月,作為全國新農保試點縣,烏魯木齊縣(含北郊三鄉(xiāng)鎮(zhèn))在全縣開展新農保宣傳和繳費工作。
當年的政策是,60歲以上的參保者不需繳費便可領取每月55元的基礎養(yǎng)老金。
16至59周歲持有農村戶口的人,每人每年的繳費檔次有100元至500元五個檔次。
五個檔次,最短繳費年限15年,60周歲后,按照目前政府補貼的標準,每人每月至少可獲得154元的養(yǎng)老金。
油菜花開的季節(jié),馬會在農田里聽說了這個消息,他當即找到村書記,詳細了解了新農保的政策。
“看來養(yǎng)兒防老,積谷防饑,這個老輩留下的話得改一改了。”馬會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來。

聲明: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所有權歸無憂保所有,轉載務必注明來源;
轉載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聯(lián)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