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簽: 退休年齡
延遲退休年齡最新消息2015:收支矛盾倒逼延遲退休 民眾不贊成延遲退休
2017-02-09 08:00:01
無憂保


延遲退休年齡最新消息2015:收支矛盾倒逼延遲退休 民眾不贊成延遲退休。近來一份名為《人社部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時間表》在微信朋友圈內(nèi)熱傳,很多人開始對照這份表計算自己的退休時間。人社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金維剛對《第一財經(jīng)日報》表示,這份表不是真的。
金維剛9日在清華大學舉辦的一個論壇上表示,人社部正在制定的延遲退休政策是一份比較穩(wěn)妥的方案,大約每三年提高一歲。該方案的基本原則是:小步慢走,逐步延長退休年齡,同時在延長退休年齡之前建立緩沖的機制,盡量減少退休政策調(diào)整帶來的影響。
按照人社部部長尹蔚民今年初對外公開的時間表,人社部會爭取2015年完成延遲退休方案制訂,2016年報經(jīng)中央同意后征求社會意見,2017年正式推出。方案推出至少五年后再漸進式實施。這意味著中國最早將在2022年首次延長退休年齡。
延遲退休是中國當前最受爭議的公共政策之一,無論是網(wǎng)絡調(diào)查還是高校課題組的問卷調(diào)查,均是反對者眾,贊成者寡。從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角度來看,學界普遍認為延遲退休是中國應該走的一條路,但也有很多學者擔憂延遲退休會將中低收入的藍領工人陷于更加困難的境地。
雖然在延遲退休這一問題上大家眾說紛紜,不同機構提出了不同的方案,但有一點是達成共識的,那就是“要彈性不要剛性”。金維剛也表示,會適時引入彈性退休政策,不實施一刀切,注重運用經(jīng)濟手段形成調(diào)節(jié)退休年齡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收支矛盾倒逼延遲退休
最近幾年,養(yǎng)老保險基金收支不平衡加劇迫使政府加快了養(yǎng)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步伐。從基金運行的情況來看,收支不平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制度的撫養(yǎng)比上升:退休人員迅速增加,承擔繳費在職的人員所占比重相對減小。
撫養(yǎng)比是基本養(yǎng)老保險收支中最敏感的因素之一,城鎮(zhèn)職工退休年齡過低是制度撫養(yǎng)比上升的重要原因。
李珍對本報稱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珍表示,延遲退休年齡既可以增加保費收入,又可以減少退休金支出,能做到雙向正面影響制度的財務狀況,在人口老齡化的情況下是必然的選擇。
中國的退休年齡(女職工50歲,女干部55歲,男60歲)已經(jīng)有60多年沒有修改過了。上世紀50年代規(guī)定退休年齡時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只有40多歲,到改革開放之初時,勞動保險法下的退休制度是37個人工作,一個人退休。到今天,中國人口的預期壽命達到73.8歲,養(yǎng)老保險的贍養(yǎng)比為3∶1,但退休年齡卻一直沒有改變。
[1] [2] [3] 下一頁

聲明: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所有權歸無憂保所有,轉(zhuǎn)載務必注明來源;
轉(zhuǎn)載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聯(lián)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