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家住西湖區(qū)留下街道留下社區(qū)的小王,領到了街道發(fā)放的4000元救助金。而這時,他的父親因為腦梗塞,已經在浙醫(yī)二院昏迷不醒近一星期了,高額的救治費用,讓這個普通的家庭馬上陷入了經濟危機中。
“感謝街道的"4+4"幫扶救助工程,在我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為我們家解了燃眉之急。”在接過這筆救助金時,小王連聲道謝。而街道工作人員表示,如果還需要治療資金,街道還將積極與轄區(qū)企業(yè)聯系,進行結對幫扶救助。
小王的家庭并不是留下街道“4+4”幫扶救助工程的唯一受惠者。自從今年4月份啟動這一幫扶救助工程之后,已經有111戶家庭受到了這一政策的幫助,32.92萬元救助金,讓這些陷入困難的家庭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天有不測風云,總有一些人在生活中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我們就是要制定一個相對靈活有效的救助機制,切實幫助那些處于救助條件邊緣但無法列入幫扶救助圈內的家庭。讓每一個留下人都能夠過上幸福的生活。”留下街道負責人表示。
經過充分考慮,留下街道推出了“4+4”幫扶救助模式。“"4+4"是指以生活困難救助、就學困難救助、就醫(yī)困難救助和就業(yè)困難救助為主要救助內容,通過街道幫扶專項資金、各村社集體資金、機關干部及30強企業(yè)定向結對等四種救助方式進行救助。”街道有關負責人介紹,凡是具有本街道戶籍并居住一年以上的四級救助圈、五保對象、城鎮(zhèn)“三無”對象及孤兒以及因病、因就學、因突發(fā)事故導致實際生活水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困難群眾均在救助范圍之內。“前段時間,街道舉行了一次機關干部的捐款,共募得捐款57000元。接著是街道30強企業(yè)、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分別與困難戶進行了定向結對活動。”
根據這一政策,該街道每月給予市、區(qū)、街道級救助圈的困難家庭生活救助100—200元,對困難殘疾人給予每人100元的護理費。對因自然災害、突發(fā)性事故等情況給家庭生活帶來嚴重困難的,還會給予2000—5000元的臨時性救助,其中殘疾人家庭再增加1000—3000元。如果事情重大緊急,救助金最多可以達到2萬元。“臨時性救助作用很大,對一些遭遇突發(fā)性事故的家庭來說就是救命錢。”有關負責人表示,如果發(fā)生重大事故,街道會加快工作進度,盡可能快地下撥相應救助款。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不能因為家庭貧困,讓孩子不能享受好的教育。”該街道對就學年齡段的困難家庭子女、殘疾兒童和殘疾人子女,從讀幼兒園開始一直到大學,每年都有500至3000元不等的救助金 。“再加上“春風行動”等助學救助,孩子們的上學問題基本上可以無憂了。”
除了“輸血”,發(fā)揮困難家庭的“造血”功能也很關鍵。對本街道持低保、殘保證的困難家庭享受人員中,有就業(yè)勞動能力的人員,由街道勞動保障站為其物色適合其工作能力的崗位,優(yōu)先為其提供留下街道范圍內企業(yè)單位就業(yè)崗位。對于自主創(chuàng)業(yè)的困難對象,街道還設定了5000-10000元的啟動資金,對困難對象進行創(chuàng)業(yè)自助。
此外,該街道還實施“養(yǎng)老金救助”和“愛心醫(yī)療救助卡”,幫助困難人員解決養(yǎng)老和看病的難題。
織就一張社會救助安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