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指出,臺灣貧富差距2010年降到6.20倍,“比前年降了0.15倍”,這代表當局在社會福利付出非常大努力,但當局還不滿意,會繼續(xù)用社會福利政策拉近貧富差距。
臺灣當局領(lǐng)導人馬英九20日下午在官邸接見民間團體時說,2010年臺灣經(jīng)濟成長率達到10.90%,這是24年來最好成績。有人說,這沒什么了不起,前一年太差了嘛,“沒有錯,前一年是負的1.91”。問題是全世界前一年都差,不是每一個地區(qū)都能夠反彈這么高。
馬英九表示,從他上任到2011年5月20日剛好3年下來,經(jīng)濟成長率還有平均3.2%,在全球來說是少見的。
馬英九認為,這個過程中有兩點常被忽略,第一就是消費者物價指數(shù),也就是所謂通貨膨脹率,臺灣在亞洲僅次于日本,平均1.5%;韓國、新加坡、香港差不多都在4.5%到5.5%,臺灣相對較低。
馬英九指出,第二就是所得分配,也就是貧富差距,一般是用兩個標準,一個是家戶、一個是個人,分成5等分,看看它的倍數(shù),臺灣2009年是6.34倍,有史以來第2高,僅次于2001年的6.39倍;但2010年降到6.19倍,“降了0.15倍”,這代表當局在社會福利上付出非常大努力。
馬英九說,算家戶不太準,因為每個家庭人數(shù)不一樣,若以個人來看就非常準,如果用所得最高的20%,跟所得最低的20%相比的話,臺灣的倍數(shù)是4.25倍,這是全亞洲最低。
此外,馬英九還說,雖然臺灣貧富差距相對比較小,但當局還不滿意,要多用社會福利來拉近。
馬英九上任初期即遭遇全球金融海嘯,透過發(fā)放消費券等系列積極作為提振經(jīng)濟,使去年經(jīng)濟成長率達10.88%,創(chuàng)近24年新高。此外,2年間,臺灣增加38萬份工作,7月失業(yè)率4.37%,較去年同期明顯下降。
打造公義社會、縮短貧富差距是馬英九最重視的施政目標。為讓經(jīng)濟成長果實為全民所共享,當局以健全社會福利制度與租稅公平化,弭平貧富不均。除自今年7月起修正貧窮線,使受惠對象從27萬人增加至86萬人,每年更投入大約新臺幣1400億元從事社會救助。
明年度總預算中,社福支出更高居首位,遠大于防務(wù)和公共建設(shè)支出。
同時,為減輕中低所得及薪資所得者租稅負擔,馬英九上任以來,積極推動輕稅簡政,透過稅制改革,提高納稅義務(wù)人可支配所得共計新臺幣464億元,使去年臺灣貧富差距下降至6.19倍,較前年的6.34倍縮減。這顯示臺灣貧富差距已趨緩,當局致力改善貧富差距的事實,不容忽視。
標簽: 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