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常會有這樣的現象:許多消費者一看到市場上有新的、感覺比老的更劃算的保險產品,就會退了舊的,然后換新的,這種退舊換新的做法看似劃算,事實上確實暗藏玄機,會帶來損失。
保險退保率增幅明顯,背后的原因有很多,但對投保人來說,退舊買新并不一定是種明智的選擇,在新舊對比時,可要仔細辨識個中玄機。
一看到新上市的保險產品就心動,不惜以退保舊產品為代價購買新產品,這樣的做法真的明智嗎?
上市險企季報中,高退保率值得關注。新華保險今年一季度退保金大幅增長190.1%,達到306.77億元;中國太保今年一季度的退保金由上年同期的70.96億元增加至 120.13億元,增幅為69.3%。
有分析人士認為,高現金價值保單出售,造成一年后退保大幅產生;銀行保險躉繳質量不高,客戶退保較多;保險公司指標壓力較大,分支機構通過先承保再退保來完成保費任務等都是近年來退保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不過,對投保人來說,退保未必是一種明智的做法。有時候我們一聽說保險新品保費更低、分紅水平更高就選擇換手,但很可能聰明反被聰明誤,得不償失。
表面劃算 暗藏玄機
“現在我們新出的保險產品保障內容基本相同,可是保費只要過去的三分之一,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哦!”聽到這樣的推薦,你難免不會心動。不過仔細想想,保額、保障范圍都一樣,保費怎么就能少呢?
其實,這很可能是銷售人員的話術。比如雖然年繳保費降低了,但繳費的年數增加了。原本每年1萬元保費,繳費10年,現在每年7000元保費,需要繳費15年,算下來投保人還真沒占到什么便宜。
還有一些健康類的保險會在保障范圍上做文章。在同樣保費的情況下,看上去重疾險的種類數量增加了,從20種大病保障到25種,但其實只是把原本的疾病進行細分,多劃分出5種而已。比如把癌癥拆分為乳腺癌、胃癌、肺癌等。又或者是加入了一些原本發(fā)病率就比較低的疾病,看似保障范圍擴大,其實并沒什么變化。
在養(yǎng)老保險的選擇上,則要注意養(yǎng)老金領取的金額和領取的時間。一個是55歲后每月領取500元,一個需要等到65歲才可以每月領取1000元,怎么能說后者一定領取更多呢?比較養(yǎng)老金領取的高低,還要考慮起始領取時間,領取期限長短,以及自身體質等等。當然,別忘了你的投入是否等額。
“退舊買新”有損失
實際上,之所以每有新品推出,保險公司都會大力宣傳,銷售人員甚至會鼓動投保人“退舊買新”與業(yè)務指標不無關系。如果新品連舊款都比不過,又有誰肯掏錢買呢?
但對于已經擁有保險的投保人來說,切不可輕易退保?,F在多數保單都是長期型的,如果在投保后初始兩三年時間內退保,會損失比較多的保費,能夠拿回的現金價值或許還是虧本的。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一些銀行客戶經理在銷售保險產品時,會主動提出投保后2年退保這樣的方法,但對投保人來說,保險是一份長期的規(guī)劃,最好不要因為期初2年收益較高,或是滿期后退保沒有手續(xù)費而這樣做。退保意味著保障無法延續(xù),隨著年齡的增長,再重新投保費率可能更高。
無憂保提示:現在多數保單都是長期型的,如果在投保后初始兩三年時間內退保,會損失比較多的保費,能夠拿回的現金價值或許還是虧本的,所以消費者想要退舊買新還是要謹慎考慮的好。
標簽:

聲明: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所有權歸無憂保所有,轉載務必注明來源;
轉載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聯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