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作物中下去了,如果沒有收成怎么辦?一年的辛苦不是白費了嗎?為了解決農民這種擔憂,保險公司開發(fā)農業(yè)保險創(chuàng)新,把水稻的產量作為投保標的,,為農民送去了實惠。
“晚造1000多畝都投了農業(yè)保險,心中踏實多了。”肖常勝今天接受采訪時笑著說。他的高興緣于隨著8月晚造開種,海南南繁制種水稻保險新方案也及時出臺,預計首批晚造投保畝數(shù)超過2800畝。
據(jù)了解,南繁制種水稻保險在產品設計上,將以“保成本”為主的保障方式進行了改革,第一次嘗試“保產量”。“保產量是保收益保障,保成本是保恢復生產,海南農業(yè)保險從保成本到保產量嘗試,保險對農民種植風險保障度更高。”人保財險海南省分公司負責人表示。
已過立秋,在東方市感城鎮(zhèn)郊外的連片稻田里,農民頂著烈日插秧。
今年4月,樂東、東方出現(xiàn)連續(xù)低溫大風天氣,時值早造水稻開花傳粉期,這種天氣會影響傳粉進而導致失收。
“看到稻秧被吹得彎至45度左右時,意味著風力超四級,已影響傳粉,我就睡不著了。”江西籍南繁制種種植戶肖常勝說。
人保財險海南省分公司提供的數(shù)據(jù)顯示,2013年4月底至5月初,投保的全部5農戶花費保險費18.48萬元投保制種水稻險,由于遭受大風、暴雨等影響,部分投保標的受損,報損面積為1900畝,賠款金額為107.56萬元。
肖常勝是受災戶之一,受災面達50%。肖常勝說,幸虧投保,他獲得9萬多元保險賠付,保證有錢種下晚造。所以,此次他爽快地為1000畝晚造投了保。
人保財產保險公司農業(yè)險負責人介紹,制種水稻保險最大亮點是保產量,這在海南農業(yè)保險產品設計中不曾有過。保產量是保收益,保成本是恢復生產,保產量考慮了生產的經濟價值,即生產過程中花費了多少錢,對農民更有利。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農村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庹國柱教授介紹,我國各地一般都是承保作物的物質成本,保險金額比較低,只相當于產量的30%-40%,農民普遍希望提高保險保障水平。
“南繁制種水稻險出來后,根據(jù)畝產量設計保險,才真正解決了我們農民的需求。正常年景,制種農戶一畝地的產量是300斤左右,制種水稻保險250斤每畝的臨界產量保障水平達到產量8成左右。”制種農戶王仕明介紹。
據(jù)2013年南繁制種水稻險方案,投保農戶每畝的產量如果沒有達到250市斤,保險公司將根據(jù)差額進行理賠。例如,投保者受災后產量為100斤,保險公司將對差額150斤進行估價賠償,相當于保證了農民在受災時也能獲得250畝產出收益,最高賠付保額為2000元/畝。
海南正嘗試改變“保成本”的農業(yè)保險產品模式,讓農業(yè)保險邁進“保產量”的時代。
庹國柱介紹,種植業(yè)保險保產量,可以有效提高保險保障水平,但是提高保障水平,相應的保險費就多了,即使保險費率不變,較高的保險金額就要相應增加保險費,政府補貼保費的數(shù)額和農民自負的保費額都要增加。
據(jù)專家介紹,產量保險的產品設計并不比成本保險產品復雜,從國外的實踐來看,無非是給出產量選擇和價格選擇。例如美國,產量選擇是從50%到90%,可以選擇60%、70%、80%等,價格因為會有波動,所以讓投保人從三種設定價格中選擇。當然選的產量越高,價格越高。
無憂保提示:積極的對農業(yè)險進行創(chuàng)新, 給農民帶來實惠的同時,也促進了保險公司的發(fā)展。保險公司對保險新品種進行不斷地開發(fā),為保險場的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標簽:

聲明: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所有權歸無憂保所有,轉載務必注明來源;
轉載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聯(lián)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