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保早報:無憂保通過微信平臺提供新型社保繳納服務,用戶只需要關(guān)注無憂保微信公眾號,即可在線進行個人社保的繳納、查詢、咨詢等服務。
“保險”到底保險嗎?人們對保險有哪些偏見?小編為您提供最新“保險”到底保險嗎相關(guān)資訊查詢“保險”到底保險嗎?這似乎成為了一個問題,說明在我們的潛意識或者我們的周圍,存在“保險”不保險這一擔憂。
很多時候,說保險不保險,其實無非就是怕被騙,而現(xiàn)在國人提得特別特別多的,就是“保險是騙人的!”
在西方成熟市場中,沒人會為這個問題展開討論。因為無數(shù)理論及事實均已證明,保險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偉大發(fā)明。它在風險管理、資產(chǎn)保全、事故應急等方面,均發(fā)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由于代理人不專業(yè)造成對客戶的誤導以及客戶對保險的誤解和誤會是客觀存在的(那些品質(zhì)惡劣欺詐客戶的個案不在本文討論范圍之內(nèi))。以下主要討論那些并沒有客觀事實的主觀偏見的心理成因。
1、得失偏見:
得失偏見就是抓其一點,不及其余。比如買一個年繳保費3000元,繳費30年,保額10萬的重大疾病保險。有人就說,如果我交足了30年,保費就交了9萬,你才給我10萬,如果算上利息,肯定不合算,所以保險是騙人的。
這種說法屬于以點代面,保險保障是一個過程,應該看30年這個時段,而不是30年末這個時點。有資格談論30年末這個時點的不合適,正是因為保險保障的這個30年的時段你沒有出險。在沒有出險的這個前提下,你損失的是金錢(保費)的時間價值,你獲取的是時間的金錢價值(30年賺取了收入的機會,節(jié)約了醫(yī)療的開資等)。如果出險了,比如第二三年身故,保險公司賠付10萬,好像是合適,其實也不能簡單這樣看。因為雖然你賺取了保險賠款(等于提前兌現(xiàn)了金錢的時間價值),但你卻損失了時間的金錢價值(未來賺錢的機會)。
所以,買保險賺了就是虧,虧了就是賺,把保險和人生綜合看,而不是單獨計算,你才會接受保險的科學含義。
2、狹窄視野:
保險的林林總總,對不少人來說,都是道聽途說的多,親身感受的少。在中國,銀行業(yè)和證券業(yè)的時間都比保險長,所以我們不小心就會用看待銀行(方便、安全)和證券(高回報)的視角來看保險,陷入一個狹窄的利益比較視野中,就很難去認真了解保險的特性和功能。
3、心理賬戶:
你的錢,價值本來應該是一樣的,但我們的心理賬戶卻賦予不同的錢不同的價值和情感。比如錢包里的錢,丟了1000元,你會很心疼,但是股票跌掉1000元,你會覺得無所謂。銀行儲蓄,表面因為利息的原因在變多,其實因為通貨膨脹在變少,很少有人到銀行去投訴。你存的定期,中途取用,變成活期,損失了利息,也沒有人跟銀行計較,都認為是自己造成的。但是,如果買了保險,中途退保有了損失,就有人說保險是騙人的,而不承認是因為自己違約。炒股票的人,因為操作失誤,聽信消息,造成損失,也沒有怪罪專家、證券公司、上市公司。但是如果買的是投資連結(jié)保險,處于虧損期,就會投訴抱怨。
4、鮮明偏見:
從媒體上得到一些保險公司的負面報道,就認為保險是騙人的。而不知道這些被報道的都是小概率事件。保險公司的真實情況是理賠才是主流的,拒賠是個案(大概行業(yè)的理賠率超過95%)。因為保險行業(yè)的特點(對客戶的理賠都涉及到客戶的隱私,不能全面報道)和媒體的審丑愛好(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的世界通?。┚驮斐闪宋覀兊腻e覺。當然,保險行業(yè)對理賠的客觀全面的分析和報道也沒有,這是行業(yè)的欠缺。
5、結(jié)果偏見:
拿某一個點來比較保險和別的金融產(chǎn)品,比如拿五年期的銀行儲蓄利率比投入五年的保險,覺得保險退了還損失,不如存銀行。股市好的時候拿股票的高回報比保險,說買保險不如股票。但是忽略了長期看,保險的利率比較穩(wěn)定(比如現(xiàn)在看95、96年的保險)。更重要的是,買保險就不是為了回報率,更重要的是安全性和風險管理的不可替代的功能。
6、后視偏見:
即事后諸葛亮的心里。買了保險沒用著,就說保險不好。買了車險沒用過,難道應該后悔嗎?買了壽險沒用上,可以后悔嗎?其實正確的認識是:保險是用有限的財務支出,避免不可控的財務損失。通俗地說,就是“沒事是好事,有事也沒事”。
7、證實偏見:
周圍有人理賠不滿意或者遭遇欺詐(簡單說就是對保險公司不滿意),就成為了一些人不買保險的證據(jù)。而這種以偏概全的證實,并不代表保險的真實面目,我們需要在證實的同時,進行證偽的實驗,才會有科學的結(jié)果。比如,有人買了輛寶馬,命不太好,總是出問題,就到處抱怨說寶馬有多么差勁,周圍人受其影響,或許多少對寶馬的印象會打折扣。但我們需要的信息是,寶馬車的故障率和別的車型比較,到底是高還是低,而不是依賴一個個案。
所以說,保險是不騙人的,騙人的是我們的觀念(某種主觀偏見)。如何減少這些偏見呢?就是要多學習,多了解。俗話說,看病找大夫,打官司找律師。要有對保險的科學認識,不是躲避,不是拒絕,而是主動了解,多聽保險公司的課,多學保險的常識。另外,學會換位思考和反向糾正也很重要。
綜上所述,保險只是一種工具,工具不會騙人。說:“保險是騙人的。”
這種說法本身就是悖論,正如同說錢如何害人一樣。因為錢是死的,人是活的,好人用錢救人,壞人用錢害人。所以有人說:正人用邪法,邪法亦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亦邪。老子在《道德經(jīng)》里說:“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簡單說,就是告訴我們,東西沒好壞,關(guān)鍵看人怎么利用。
總之,保險是一種很好的工具,無可替代。只有了解了它,才能真正運用好它!
外地創(chuàng)業(yè)者無法自己繳納個人社保?離職跳槽者生怕社保斷繳無法買房?自由職業(yè)者又怕因為沒社保孩子上學受影響?這些問題無憂保統(tǒng)統(tǒng)給你解決,只需手機3分鐘操作,保你社保不斷繳,讓你生活有依靠!了解詳情請咨詢: 4001118900
標簽: 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