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獨兩孩”政策遇冷 生育“徘徊”短時難除
基于人口數量的人口紅利為過去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成功創(chuàng)造了條件,而計劃生育政策也在這30多年里為社會減輕了負擔,這種辯證關系如今走到了十字路口。
更為重要的是,如果說人口政策關乎國力,那么社會個體的生育觀念和意愿則左右著人口規(guī)模的最基本單元。國家經濟的發(fā)展,社會結構的變化正在悄然改變著人們的生育觀念和意愿,就業(yè)、醫(yī)療、住房、教育等現實問題已經是民眾的普遍性壓力,“單獨兩孩”的短期實踐表明,政策的松動并沒有改變整個社會對于養(yǎng)育子女的心理預期?;蛟S隨著人口政策的進一步松動,生育觀念和意愿會逆向變化,但生育“徘徊”短時難除。
一線調查
生育意愿轉向 “單獨兩孩”遇冷
2013年年底“單獨兩孩”正式啟動實施至今,公眾對該政策的關注就從未減弱過。不久前,國家衛(wèi)計委的數據稱,截至今年8月,全國符合“單獨兩孩”條件的1100萬對夫婦當中,只有70萬對提出申請,而根據政府原本的預計,新政策推行后,每年將增加超過200萬個新生兒。但從研究者的角度來看,由于政策實施的時間太短,目前還不是審視這個政策有效性的時機。
《中國經營報》記者在黑龍江、河南調查了解到,“單獨兩孩”政策尚未升溫有政策滯后、生育慣性的因素,更有城鄉(xiāng)人口結構變化、生育觀念轉向等深層次原因。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村人口大量進入城市,醫(yī)療、就業(yè)、教育等壓力隨之而來,“新市民”原本明顯高于城市居民的生育意愿也逐漸降低。
生育預期的落空,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呼聲的高漲,不過,人口專家認為,控制人口仍然是當前的首要任務,即使全面放開二胎,也還是一種限制生育的政策,而非鼓勵生育。
“兩孩”不易
2014年12月1日,在哈爾濱市道里區(qū)兆麟街道辦事處提交材料申請“單獨兩孩”的戈拉和妻子,高興地拿到了再生育證。
34歲的戈拉在一家事業(yè)單位工作,雖然已經有了一個四歲的兒子,但他和妻子仍想再要個孩子。“上有父母可孝順,下有兒女可繞膝,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兒!”
從今年4月30日黑龍江啟動實施“單獨兩孩”政策至今,兆麟街道轄區(qū)內的51對符合“單獨兩孩”政策的家庭中,有9對夫婦已經順利通過審批。
“按照黑龍江省的要求,整個審批流程最短的一周,最長的也不會超過30天,哪怕超過一天,我們都會被問責。”哈爾濱市道里區(qū)兆麟街道辦事處社會事務辦科長涂宏梅告訴記者。
往年兆麟街道申請再生育的家庭一般不會超過10個,但今年20個家庭拿到了再生育證,讓工作人員感到“超過預期”。
由于我國長期廣泛實施城市“一孩”、農村“一孩半” 的計生政策,所以單獨兩孩影響的主要人群在城市。
12月2日,哈爾濱市道里區(qū)衛(wèi)生計生局規(guī)劃統(tǒng)計科科長郭玉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全區(qū)有280多對符合“單獨兩孩”條件的夫婦領取了再生育證,其中農村夫婦不超過10對。
但即便是農村婦女,想生兩個孩子的意愿也不如早年強烈。哈爾濱市道里區(qū)太平鎮(zhèn)下轄9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qū),是該區(qū)中距離市區(qū)最遠、也最具有農村特點的鄉(xiāng)鎮(zhèn),3.1萬多人口中,符合單獨兩孩政策的夫婦只有100多對。
太平鎮(zhèn)計生辦主任杜微威告訴記者,這100多對夫婦中,年齡以“70后”“80后”為主,但7個月下來,全鎮(zhèn)有4對夫婦提交了再生育申請,其中“80后”3對,“70后”1對。
杜微威從2006年開始從事計生工作,這些年下來,她的切身感受是:隨著越來越多的農村人進城、生活成本提高,農村人口的生育年齡推遲,生育意愿也在下降。
和20年前相比,如今依然有六成居民在鎮(zhèn)里務農,但多孩(3個及以上孩子)家庭的數量卻在逐年減少,只要一個孩子的家庭明顯增多。同時,在“單獨兩孩”政策放開之前,符合再婚、“一孩半”等可以再生育政策的家庭,生育兩孩的數量也并不多。
“如今的生育觀念已經逐漸轉變?yōu)樯猩家粯?,因此,我們控制出生性別比的壓力也不大。” 杜微威說。
記者注意到,兆麟街道申請單獨兩孩的9個家庭中,其中第一個孩子為男孩的有4個家庭。
“在大家的觀念中,要第二個孩子往往是想要個男孩,實際上并不盡然,更多是想給孩子找個伴兒,在生活和學習上相互幫扶,相互競爭,過日子過的就是人氣兒。”戈拉說。
一位曾在黑龍江省邊境地區(qū)工作多年的計生系統(tǒng)人士告訴記者,黑龍江邊境18市縣的農村實行“普遍二孩”政策,但有比例不低的家庭只生一個孩子。
同樣屬于勞動力輸出地的人口大省河南也面臨與黑龍江相似的情況。
6月3日,河南省正式啟動“單獨兩孩”政策。按照河南省此前的測算,在“單獨兩孩”政策平穩(wěn)實施(消除生育堆積以后)的情況下,河南平均每年多出生的人口數約在5萬~8萬之間,每年出生率提高0.5~0.75個千分點。但在開始啟動新政策時,由于已經積累了一部分符合條件的單獨夫妻,必然會產生生育堆積問題。然而,至少到目前,這一預測并未如期而至。
11月27日,原河南省人口計生委新聞發(fā)言人、宣教處處長王杰英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截止到10月31日,河南省共有25146對符合“單獨兩孩”政策的夫婦申請再生育證。
“有強烈生育意愿的已經基本申請完,再加上手續(xù)辦理很快,預計后半年全省也不會出現單獨兩孩申請高峰。”王杰英說。
鄭州的數據也并不樂觀。記者從鄭州市人口計生委了解到,截止到11月14日,鄭州有4690對符合“單獨兩孩”政策的夫婦提出申請。
今年3月,鄭州市曾針對單獨兩孩實施后的影響進行過研究:按常住人口測算,鄭州從2014年到2020年平均每年多出生的人口數約在1萬人左右,每年出生率提高0.67~1.79個千分點,對人口形勢影響不是很大。
“目前推算到2014年年底,鄭州單獨兩孩申請6010人,辦理生育證5140張,出生約3500人,相比全市年度總出生約12.5萬人,比例占得很小。” 11月27日,鄭州市人口計生委宣教處處長陳艷向記者表示。
這意味著,新政實施7個月時,3500人的新增出生量預算,與此前每年多生1萬人的預期相比,二者之間仍有不小差距。
“受經濟收入、父母意見、個人發(fā)展等因素影響,很多家庭還處于猶豫階段。”王杰英說。
生育意愿轉向
12月1日,黑龍江省衛(wèi)生計生委計劃生育基層指導處副處長王剛告訴記者,從今年4月30日黑龍江省啟動實施“單獨兩孩”到10月31日,全省共有4002個符合政策的家庭辦理了再生育手續(xù)。
“黑龍江實施新政僅6個月,從申請的信息看,尚不能客觀評價單獨兩孩政策對未來出生人口數量以及生育水平的影響,做出政策實施效果評估為時尚早。”王剛謹慎地說,僅據此數據判斷和預期的差距,還需要一定時期的監(jiān)測數據積累。
不過王剛也表示,因存在生育堆積情況,前半年申請量偏多的可能性是有的,而且黑龍江實行的是持證生育,也就是可以懷孕后再申請,所以4002個申請還不能準確地代表實際生育意愿。
記者注意到,即便是全國最早啟動實施“單獨兩孩”政策的浙江省,申請量也并未達到預期。
到今年5月底,浙江省單獨夫婦再生育申請受理了4.73萬例;全省單獨夫婦已再生育2444人,其中:男孩1309人,女孩1135人。
“從浙江省1月17日正式實施單獨兩孩政策以來的實際情況看,群眾選擇再生育行為較為理性,今年實際出生人口數要比我們預計的少很多。”浙江省衛(wèi)生計生委副主任王國敬今年7月表示。
國家衛(wèi)計委的數據稱,截至今年8月,全國符合“單獨兩孩”條件的1100萬對夫婦當中,只有70萬對提出申請,而根據政府原本的預計,新政策推行后,每年將增加超過200萬個新生兒。
“這確實和預期有一些差距,原因是今年開始實施單獨兩孩政策以后,各地最早實施的時間是在今年年初,晚的在今年六七月份,從生育時間來說,十月懷胎一朝生育,所以不可能生在今年。”11月5日,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監(jiān)督局監(jiān)察專員趙延配對此向媒體表示。
此外,由于政策主要影響的人群是城市人口,受生育觀念、生育及養(yǎng)育成本高、個人發(fā)展等因素影響,有些夫婦并不急于要第二個孩子。
“從生育來說,政策有一個滯后性,最少到第二年、第三年才能看到整個生育水平是否有一個大的變化。” 趙延配解釋。
實際上,地方在解讀現有申請量的數字時,還是比較謹慎的,但在人口學家看來,目前全國“單獨兩孩”的申請情況并不出乎意料。
“政策放開之前,我一直認為,從全國來看,‘單獨兩孩’政策對促進出生率及生育率的反彈,不會有很大影響。很多人的習慣性思維,是中國人愛生孩子,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車偉說,現在時間還不夠長,還不是審視這個政策有效性的時機,需要再觀察半年到一年時間。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翟振武表示,目前還不能急于就此下結論,從政策的公布到各地推行需要一個過程,懷孕生育二胎同樣也需要一個過程,在政策放開以后,生育二胎的夫婦會在第二、三年后逐漸增多。
黑龍江省一位基層計生干部告訴記者,每次下街道、走村入戶開展計生工作時,都會跟老百姓說,“符合政策的話,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就再要一個孩子”,但得到的回復很多是“不想要”。
據記者了解,“單獨兩孩”申請數字的背后,實際是城鄉(xiāng)居民生育意愿正在轉向。河南省衛(wèi)計委正在委托河南大學經濟學院開展“河南省城鄉(xiāng)居民生育意愿、生育水平與生育模式轉變研究”的課題,目前生育意愿問卷調查部分已初步完成。調查問卷面向東南西北方向4個城市,涉及3100多人。
調查結果顯示,15~19歲年齡組,生一個孩子的意愿最強烈,占這個年齡組的60%;但在40~49歲年齡組中,想要一個孩子的僅占18.8%。說明年齡越小,生育一個孩子的意愿越高。
同時,在35~49歲年齡組中,愿意生育兩個孩子的比例占86.8%;而在各年齡組中,希望生育3個及以上孩子的人群,總占比不到5%。
在河南省計生部門看來,這個調查結果顯示,相比十余年前,河南人口的生育意愿發(fā)生了轉變。
王杰英告訴記者,河南省在上世紀末曾做過的一項調查,顯示愿意生育多孩的家庭比例占8%~9%,明顯高于此次調查數據。
“此前曾擔心普遍生二孩之后人口會失控,但僅從生育意愿調查看,好于預期。當課題全部完成后,我們將組織專家進行論證,然后上報給省里和中央,為下一步計生政策決策提供參考。”王杰英說。
放松≠鼓勵
在王剛看來,黑龍江省在較低生育水平的基礎上,受經濟、社會、文化等綜合因素影響,符合單獨兩孩政策的家庭總體表現為:生育意愿轉化為生育行為的“勢能”較高,但“動能”不足。
在黑龍江采訪期間,當地計生工作人員向記者分析“單獨兩孩”申請量不高的原因:一方面,占單獨生育家庭主力的“70、80后”面臨房貸、車貸和生活成本、育兒成本不斷上漲的經濟壓力,多生一個孩子會直接影響現有生活質量;另一方面,家庭規(guī)模變小導致撫育子女能力下降,社會節(jié)奏加快,家庭撫育一個子女已經牽扯“小兩口”和“老四口”的很大精力,存在“無力養(yǎng)”現象。
此外,生育行為的變化在一定區(qū)域內受群眾“生育風氣”影響較大。黑龍江省人口一直處于低增長水平,生育意愿、生育行為的“慣性”較大,政策調整的作用在調整的初始階段表現的比較“遲鈍”。
而面對全國普遍性的“單獨兩孩”申請“遇冷”,不少評論認為,這或將讓全面放開兩孩的時間提前。
原國家衛(wèi)計委專家委員會委員曹景椿此前向媒體表示,“單獨兩孩”實施后的巨大落差,迫使政府加快全面開放二胎政策的推進。
日前有媒體報道稱,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表示,中國可能在兩年左右向所有夫婦全面放開二胎。
“我個人認為,現在全面放開也是沒有問題的,這不是從目前單獨兩孩申請量的數據判斷的,而是從我國過去近20年長期低生育率的狀態(tài)判斷的。”張車偉說。
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總和生育率降到更替水平以下,目前為1.5~1.6,達到發(fā)達國家的平均水平。人口總量雖然保持持續(xù)增長,但慣性趨弱。
國家衛(wèi)計委副主任王培安表示,如果維持現行生育政策不變,總和生育率將繼續(xù)下降,總人口在達到峰值后將快速減少,影響人口長期均衡發(fā)展以及中華民族的長遠發(fā)展。
此外,勞動年齡人口開始減少,老齡化加速、出生人口性別比長期偏高等結構性問題也成為日益影響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現在的政策還不是要提高生育率,控制人口仍然是當前的首要任務。即使全面放開二胎,還是一種限制生育的政策。從政策方向上來說,當前控制人口的國策還沒有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張車偉說,從計生政策的調整來說,放開和鼓勵還不是一回事。如果生育率進入低生育率水平的陷阱,那么就要看計生政策放開的效果如何。但至少到目前,還沒有到鼓勵生育的時候。
不過記者注意到,近兩個月,國家衛(wèi)計委多次表態(tài),目前暫無全面放開二胎的時間表。
記者在鄭州市鄭東新區(qū)金光路辦事處劉江村采訪時了解到,這個黃河岸邊的小漁村,雖然實行的是“一孩半”政策,但不少育齡婦女仍然向記者表達著同一個心愿:希望放開二胎,讓孩子有個伴兒,自己的養(yǎng)老也多一份保障。
如今,村里的青壯年都進城打工,留守的家庭主婦們,以魚塘和務農過活。不過她們也向往走進城里,但也同時擔心,一旦進城,生活成本高企后,要第二個孩子的勇氣就沒有了。
標簽: 政策